《金瓶梅》李瓶儿病逝,揭开世态炎凉的薄薄糖衣

不红居士
04-09

《金瓶梅》一书写人情世态最是妙极,单论这一点,就连后来青出于蓝的《红楼梦》也难压金瓶一头,而在人情世态的描摹中,最难写的又是生离死别。

金瓶第六十二回,李瓶儿病逝,作者兰陵笑笑生把她去世过程中的人情世态写得堪称入木三分,写实性极强,任你生前过得如何“烈火烹油,繁花着锦”,一朝病重身丧,周围人对你的态度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韩画师传真作遗爱

李瓶儿去世前夕,身边除了迎春、绣春这两个贴身丫鬟,以及奶娘如意儿之外,很少有人特地来看望她,包括李瓶儿的干女儿吴银儿,一次也没有来探病,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是有一些人能过来探望李瓶儿。

第六十二回里,有一个人主动来找李瓶儿,这个人就是王姑子,原著如此记:

次日,只见王姑子挎着一盒儿粳米、二十块大乳饼、一小盒儿十香瓜茄来看。李瓶儿请他坐下,道:“王师父,你自印经时去了,影边儿通不见你。我恁不好,你就不来看我看儿?”王姑子道:“我的奶奶,我通不知你不好,昨日大娘使了大官儿到庵里,我才晓得。又说印经哩,你不知道,我和薛姑子老淫妇合了一场好气。与你老人家印了一场经,只替他赶了网儿。背地里和印经的打了五两银子夹帐,我通没见一个钱儿。”——第六十二回

王姑子是唯一一个主动过来找李瓶儿的人,但她此行却不是为了探病,探病只是顺带手的事,她是为了销之前官哥病重,李瓶儿托王姑子、薛姑子印经的账,故而张竹坡在此处批道:

消经账者,插入王姑子一段,一时情景如火,又借王姑消瓶儿财账,观瓶儿与银嘱时便知。

西门庆观戏动深悲

王姑子一边“销账”,一边向李瓶儿诉说薛姑子和印经的狼狈为奸,暗中吃了五两银子的回扣,自己没捞到几个钱——此时的李瓶儿奄奄一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可王姑子张口闭口说的都是自己的那点私事,完全不顾惜李瓶儿此时的状态,实在让人叹息!

第二个来看望李瓶儿的人是冯妈妈,但她不是主动来的,而是西门庆让人再三相请,她才姗姗来迟,而且一见到李瓶儿,她就开始撒谎:

奶娘如意儿道:“冯妈妈贵人,怎的不来看看娘?昨日爹使来安儿叫你去,说你锁着门,往那里去来?”冯婆子道:“说不得我这苦。成日往庙里修法,早晨出去了,是也直到黑,不是也直到黑来家,偏有那些张和尚、李和尚、王和尚。”如意儿道:“你老人家怎的有这些和尚?早时没王师父在这里?”那李瓶儿听了,微笑了一笑儿,说道:“这妈妈子,单管只撒风。”——第六十二回

冯妈妈的谎撒得很拙劣,她知道李瓶儿有神佛的信仰,故意说自己去庙里修法,可这个谎言太明显,连奶娘如意儿都看出问题,直接问她:你老人家怎的有这些和尚?早时没王师父在这里?

西门庆痛哭李瓶儿

这里的王师父就是王姑子,奶娘如意儿这句质问直接戳穿了冯妈妈的谎言,因为她们刚刚才见了王姑子,并没听说冯妈妈去庙里修法,而且就算修法,也应该去尼姑庵,怎么会跟和尚们混在一起?

李瓶儿也知道冯妈妈是在撒谎打圆场,便只说了一句“这妈妈子只管撒风(疯癫)”,并没有过度追究冯妈妈。

冯妈妈到底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西门庆派人去叫她陪李瓶儿,她的房门总是锁着的?候文咏在《没有神的所在——金瓶梅私房阅读》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冯妈妈不见人影,说穿了还不是待在王六儿那里,就怕万一西门庆上门,错过了捞油水的机会。她一大堆推托的理由被如意儿戳破,也不脸红,多亏了李瓶儿心地善良不想追究,冯婆子还厚着脸皮硬拗,说她自己是李瓶儿“退灾的博士”。——候文咏

冯妈妈在李瓶儿垂危之际,是否真的守在王六儿身边,以期见缝插针从西门庆、王六儿的不正当关系中谋得利益,我们无法断定。但冯妈妈的确曾经撮合了西门庆和王六儿,而且李瓶儿眼看就要不行了,她须得将王六儿当成新的资源,这一点是确定的。

李瓶儿带病宴重阳

批书人张竹坡早在第三十七回“西门庆包占王六儿”,回前批语中就曾这般评价冯妈妈:

老冯,瓶儿之奶娘也。一旦得王六儿些须浸润,遂弃瓶儿如路人。写此等人,真令其心肺皆出。

冯妈妈看望李瓶儿期间,西门庆也曾出场,他询问冯妈妈这些日子为什么不过来看李瓶儿?冯妈妈的回答又发生了变化:

正说着,只见西门庆进来,看见冯妈妈,说道:“老冯,你也常来这边走走,怎的去了就不来?”婆子道:“我的爷,我怎不来?这两日腌菜的时候,挣两个钱儿,腌些菜在屋里,遇着人家领来的业障,好与他吃。不然,我那讨闲钱买菜来与他吃?”西门庆道:“你不对我说,昨日俺庄子上起菜,拨两三畦与你也够了。”——第六十二回

西门庆之前让小厮来安去找冯妈妈,结果她家的门总是锁着的,李瓶儿问她去哪儿了?她说是去庙里修法去了,这是她了解李瓶儿信仰神佛。

西门庆缎铺开张

西门庆问她去哪儿了?她的话头就变了,说自己天天在家里腌菜,又埋怨自己没闲钱买菜,而西门庆的庄子昨天就在起菜,听了冯妈妈这话,就顺口说给她拨两三畦的菜——可见冯妈妈当真是千人千语,她会根据问话人的身份,选择相应的回答,让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还有一个未曾出现的人物是吴银儿,她被李瓶儿视为知己,又是李瓶儿的干女儿,可李瓶儿垂危之际,她从来没有出现过,直到李瓶儿病逝,她才哭着来西门府吊丧,原著这一段写的极妙:

那日,吴银儿打听得知,坐轿子来灵前哭泣上纸。到后边,月娘相接。吴银儿与月娘磕头,哭道:“六娘没了,我通一字不知,就没个人儿和我说声儿。可怜,伤感人也!”孟玉楼道:“你是他干女儿,他不好了这些时,你就不来看他看儿?”吴银儿道:“好三娘,我但知道,有个不来看的?说句假就死了!委实不知道。”月娘道:“你不来看你娘,他倒还挂牵着你,留下件东西儿,与你做一念儿,我替你收着哩。”因令小玉:“你取出来与银姐看。”小玉走到里面,取出包袱,打开是一套缎子衣服、两根金头簪儿、一枝金花。把吴银儿哭的泪如雨点相似。——第六十三回

不红君私以为,吴银儿这一段写得最妙,它里面既有假意,也有真情。

李瓶儿病缠死孽

李瓶儿病重去世,身为干女儿的吴银儿竟说自己不知道,张竹坡调侃道:娘死而女不知,方是干女。

那么吴银儿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明知道却不来看望呢?不红君倾向于后者,纵然吴银儿哭得梨花带雨,可她的言语中并看不出她对李瓶儿的关心,反而处处在保全自己。

吴银儿见到月娘,张口一句便是:六娘没了,我通一字不知,就没个人和我说声儿。一开口就是甩锅,为自己开脱,生怕别人给她扣上“不孝女”的帽子,她哪里是为李瓶儿伤心,分明是为了自己。

孟玉楼明显不相信吴银儿的说辞,又问她“你是他干女儿,她不好了这些时,你就不来看她看儿?

玉楼的逻辑很清晰:就算你吴银儿不知道李瓶儿去世,也总知道她生病了吧,她生前你怎么也不来主动看她?吴银儿还是那句话:我委实不知道!甚至还赌咒发誓,但她真的不知道吗?

李瓶儿睹物哭官哥

我们来捋一捋,李瓶儿自五十四回开始生病,第五十九回官哥去世,李瓶儿更是大病一场,之后身体每况愈下,西门庆知道她和吴银儿亲密,专门接来吴银儿陪伴她,期间李瓶儿下红不止,撞在门上磕坏额头,还是吴银儿和孙雪娥把她搀扶起来,她怎么可能不知道李瓶儿生了大病?

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吴银儿看出李瓶儿大去之期不远矣,这个“干娘”已经靠不住了,所以也没心肠放在这位“干娘”身上,直到李瓶儿去世,她这个干女儿才突然冒出来卖个人情。

但吴银儿的哭泣却很难说全然是鳄鱼的眼泪,她对李瓶儿漠不关心,这位干娘却在临死前还想着她,给她留下一些衣服首饰作念想,吴银儿只要是人,尤其还是思维偏于感性的女人,她就一定会被感动。所以不红君愿意相信,当吴银儿看到这些首饰时,她心里对李瓶儿是有几分愧疚和感动的。

李瓶儿大丧

李瓶儿死后,还有一些令人深思的地方,比如瓶儿前脚去世,吴月娘后脚就命人把她卧室的门锁上,这把锁里锁着李瓶儿生前积聚的全部财富,一朝身丧,尽归他人之手。

所以看《金瓶梅》一书所带来的人生虚幻感,跟《红楼梦》里所写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是极为神似的,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触及人类的终极问题——生离死别,面对生离死别而延伸出的人情世态,更是寻常作家难以刻画的,这也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的原因。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请勿转载,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