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高不高,主要看他对待老年人的友好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程度;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的保障。有网友可能会问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里面,并没有提及到老人啊?
是的,如果光从字面上看还真没有提及到老年人这一字样。但是,如果我们引申来看则不然。因为老年人(退休人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老年人,是一个地区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到他们、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的保障,应该说全靠政府的政策倾斜,当地人民的认同。这一点我们上海市做到了,主要包括以下6点:

1、上海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高,而且高出排在第二名北京市的50%。2024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是961元,上海市是1490元。甚至高出很多省份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众所周知,年满60岁的城乡老人是一个地区最为弱势的群体,上海市不但给予了财政倾斜,而且倾斜力度之大是其它省份望尘莫及的。

2、上海市老年人的免费乘公交政策更是全国唯一。因为全国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根本享受不到免费乘公交的福利,因为通往农村的公交车没有免费政策;其它省份相对富裕的城市老年人反而却享受到这一政策。但上海市则不然,他们把乘公交的福利均等的打入全部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的个人账户。让这些最需要福利的低收入老年人享受到这一政策性福利。

3、医疗保障。上海市自2025年7月1日起,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63万元提高至65万元,覆盖重症治疗需求。退休以后的老年人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账户,最高支付限额上海市提高到65万元。这恐怕要高过其它省份一倍甚至一倍多。
4、老年福利实现常态化升级,90岁老人每季度可领取1050元综合津贴(每月350元),叠加节日补助形成复合福利体系。徐汇区试点津贴自动转存养老机构费用服务,避免家庭矛盾。 注意,特别提出为了避免家庭矛盾,上海市徐汇区已经试点,这笔钱自动转存到养老机构费用的服务。也即上海市政府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在家庭的地位问题。如何让老年人活的更有尊严而践行着。

5、全市设立1000多个基层建议征集工作站,500多个建议征集红色邮筒,通过社区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等制度,广泛吸纳社情民意,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民主化。 注意,设置这个的目的,是不是更多的照顾我们老年人呢?因为我们老年人的年龄越大,信息越闭塞,上海市政府就把信息送到老年人的家门口。
6、政法机关围绕“五个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和专项行动,强化社会治理效能。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已覆盖全市,累计收集立法建议超14000条,其中1546条被采纳,形成“立法民意直通车”机制。 也即上海市的立法,都要想办法征求每一个基层群众的意见,我们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参政议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