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师傅镇位于本溪县县境东部,距县城25公里。东南与碱厂镇毗邻,西北与南甸子镇搭界,西南与小市镇接壤。田师傅镇地处交通要道,为溪田铁路终点站,是本桓公路必经之处,距著名旅游景区铁刹山7.9公里。
田师傅的地名来源;许多老年人称田师傅为“西沟”,南甸的“沟口”就是“西沟口”,至于从哪看它能是西沟呢?这可能是位于南甸看,也可能是位于碱厂看。起初有姓田的师傅在这里开创炼铁烧窑行业,当地人跟着工作或学徒,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带叫做“田师傅沟”。
田师傅早年也是普通的山沟沟农村,于上世纪初在这里发现了煤矿资源,起初不过是小规模的开采,后来有地方上地痞豪强将这里煤矿整体卖给了日本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更明目张胆的掠夺这里的煤矿资源,1939年日本人修建了从本溪到这里的“溪田铁路”,加快了掠夺的步伐。
溪田铁路,即溪田线,原名溪碱铁路,1913年开始修建本溪湖至牛心台轻便铁路,用以运输牛心台地区的煤炭资源,1939年铺设标准轨到田师傅镇,线路自沈丹线上的本溪站向东北引出,过偏岭站折向东南,过小市站后又折向东北,经南甸,达田师傅镇。为日本掠夺我田师傅煤炭资源而修建,是本溪满族自治县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
算起来溪田铁路建成至今已有85年,这期间这条铁路曾经历经风雨,起起落落,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拉锯”,使它全线瘫痪,1960年的特大洪水,冲毁了沿路的所有铁路桥,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因修建观音阁水库而使上段的铁路改线,使之由盛至衰到了今天这般模样。
为了追溯这一历史,笔者结合多年的经历,几乎步行走过这条铁路的全程,撰写了多篇有关这条铁路的文章,其中重点写了“溪田铁路上的桥梁”,“溪田铁路上的隧道”等文章,并拍有大量的照片和视频。
但是百密难免一疏,终有遗憾,在写这些桥梁的时候遗漏今天所要介绍的这座桥,它虽是一座小桥,但它的“辈分”在那。

这是位于田师傅与南甸沟口村交界处,或者应该称为“沟口桥”,这是溪田铁路线上的最后一座桥。它是溪田铁路上唯一没有被冲毁的桥梁,其它的大桥在1960年那场特大洪水中都被冲毁后重建的,那么这座桥就是最先建的那一批桥,那么它的身价就是爷爷辈的了。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就是它85年前的模样,它能存在到今天,说明这里不是非常大的河流,这是主要原因。目前这座桥已经成为一条专用线的支线桥了,没有多少的运输量了,看它现在的“身子骨”,再挺几十年没问题。
我们走近这座桥,看它的水泥桥墩和梁没有一点风化,完好如初。过去流行一句话“糊弄洋鬼子”,这是在日伪统治时期老百姓私下偷着说的话,就是给日本人干活不能真心干,要消极怠工,这在当时对待侵略者这么做没毛病。但是日本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看得紧。要求得严,所以那个时代的日本建筑都特别结实,这应该是人们的共识。

在田师傅地区还有一座也是那个年代日本人建的桥,在上面靠近火车站和煤矿坑口附近,这是一座跨西沟河的桥,这也是当时这里最早的桥,这座桥叫“荣桥”,田师傅的人可能都知道这座桥。

这座桥的名字有什么含义不清楚,但听着像日本名字,因为它很小,史书上没有记载它,我也是偶然在哪篇资料上看到过这个名字,但是现在没有找到这个资料。

“荣桥”
是单跨混凝土拱桥,没有它的具体数据,只能靠眼睛看来评价它了。它的建筑年代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是田师傅地区最早的桥,这是日本人为掠夺中国的煤炭资源而建设的,绝不是为了造福中国人而建设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了历史文物,成为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铁证,我们需要保护它,也要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仇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爱国卫国,决不允许任何欺凌我们的事情再发生。
以下顺便发一下现在溪田铁路上的全部铁路桥












我有今日头条文章《再走溪田铁路线上的大桥》,详细的介绍了这些大桥,朋友们可以到我的空间去查找观看。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