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女子监狱:陕西省唯一集中关押女性服刑人员的监狱

朱竟年
03-25

陕西省女子监狱是陕西省唯一专门关押女性服刑人员的地方,1955年起步的时候,它还只是陕西省第一监狱的一个小分支,叫女分监。那时候条件特别差,土墙围着,房顶盖着草,里面啥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女犯人就在这种地方干活,纺线织布,日子过得挺苦。

到了1978年,全省的女犯人都集中到这儿,监狱才算正式独立出来,名字也改成了陕西省女监狱,后来在1995年又正式定为陕西省女子监狱。

陕西省女子监狱的发展,跟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变化分不开。

1955年刚起步时,全国监狱系统都挺落后,劳动改造是主要任务,条件差也没办法,只能靠手工活维持。1978年集中全省女犯后,监狱的任务重了,管理得更规范。1980年代改革开放,监狱对外开放,跟国际接轨,设备和管理都上了一个台阶。

2000年后,国家对监狱改造的重视加深,劳动从简单的手工变成了有技术含量的生产,服装厂就是例子。

2010年后,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过了,说明监狱不光管人,还得管得科学、管得人性化。搬迁新址和就业推介会这些事,反映出监狱不只是个关人的地方,更是帮人重新站起来的地方。

监狱刚建的时候,弄了几台老式纺车,女犯人每天踩着脚踏板纺线,纺出来的线再拿到织机上织成布。

那时候工具简单,织机是木头的,一天下来也就织个几米布,质量也就那样。1960年代,监狱攒了点家底,纺车多了几台,织布的活儿也从纯手工变成了半机械,效率稍微高了点。

1978年全省女犯集中到这儿后,劳动任务更重了,监狱弄了个小作坊,女犯人轮班干活,布匹堆得满屋子都是。1980年代,设施有点起色,土房里多了几台电动织机,女犯人学着用新机器,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1990年代,设备又升级了,织布规模扩大,女犯人开始学裁剪,做些简单的衣服。

2001年监狱注册了陕西秦星服装厂,劳动改造彻底变了样。刚开始,弄了几台缝纫机,女犯人从织布转到缝衣服,第一批衣服做得不太行,但慢慢上手了。2003年,服装厂接到公安部和司法部的订单,要做99式警服,这任务不轻,质量得过硬。

2005年,服装厂规模大了,机器从几十台增加到上百台,女犯人分工更细了,流水线慢慢成型。2008年,服装厂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全省监狱企业里头一个拿到这证书的就是这儿。2010年,又过了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名声在系统里响了起来。劳动改造从体力活变成了技能活,女犯人学的东西出狱也能用得上。

1985年,司法部把陕西省女子监狱定为对外开放监狱,这让它有了面向世界的门面。1986年,第一拨外宾来了,是从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凑起来的代表团。从那年起,监狱接待的队伍越来越多,总共32个国家派了50多个团过来参观。

日本人跑得最勤,前后来了9趟,美国人也来了8次,成了常客。开放不光是给外国人看,也让监狱自己得进步,管理得更规范,设备得更新,女犯人的劳动成果也有了国际眼光。

每次外宾来,监狱都得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展示,比如怎么管服刑人员,怎么教她们学东西。1990年代,英国有个团来,监狱展示了一套新编的规章制度,服刑人员按规矩干活,秩序井然,英国人问了不少细节。日本人1995年来,看了生产车间,服刑人员在织布机前忙着,他们带了个翻译,边看边记,还问了不少管理上的事。

2000年以后,接待节奏更快了,2005年美国团来了,监狱准备了份详细报告,讲怎么通过劳动和教育让服刑人员改好,外宾拿了几份资料走。

2012年,比利时总检察官带人来访,监狱安排了一整天行程,先看车间,再看课堂,比利时人看了说,这里的“教育+劳动”模式真不错,管理有章法,成果也看得见。

搬迁新址是监狱发展的大事。2014年开始调研,2015年定规划,2017年开工,2021年验收,2022年搬完,这几年花了不少心思。根据全省监狱布局调整,监狱决定搬到长安区引镇。

新址选址从2014年就调研了,选来选去定下引镇,因为这地方交通方便,又够安静,适合建监狱。2015年,规划图纸出来了,设计团队跑了好几趟现场,量地、画线,要把新监狱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地方。

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整整搞了几年,2021年11月8日,新监狱建好,省监狱管理局派人验收。新监狱投用后,办公空间大了,服刑人员住的地方也宽敞了,车间和教室的设备都升级了。搬迁是件大事,2022年正式定下来,旧址的东西一件件搬过去,服刑人员也一批批转移,新家算是落成了。

2019年11月26日,监狱办了场刑释就业推介会,20家企业带着招聘计划来了,300多个快要出狱的服刑人员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活动搞得挺实在,企业讲了岗位需求,有的要会缝纫的工人,有的缺服务员,还有的招打包员。

50个人当场签了用工意向书,算是定下了出狱后的活儿。没签的也不用慌,监狱把她们的求职信息录进一个微信平台,名字、技能、工作地点要求都写得清楚。这场活动给服刑人员出狱后的日子搭了条路,挺接地气。

老民警张桂兰1975年进监狱,从基层干起,管女犯人纺线织布,后来负责接待外宾,带着女犯人展示劳动成果。1995年监狱正式更名,她管劳动改造科,2001年服装厂成立,她推着女犯人学缝纫,2003年接警服订单,她盯着质量。

2019年就业推介会,她帮着联系企业,2022年搬新址,她跑验收,退休后回了西安老家。她干了一辈子,见证了监狱从土房到现代化的过程。监狱能走到今天,跟她这帮人的付出分不开。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