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方暴雨成灾啊?多地洪涝瘫痪,“雨下得跟倒水桶似的,车都漂在马路上!”6月入汛以来,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暴雨成灾,多地道路被淹、农田被毁。7月3日,重庆一水库因暴雨大坝漫顶,直接冲上热搜!更揪心的是,专家说这场暴雨和全球变暖脱不了干系。可为啥这两年没人再提“地球发烧”了?

据报道,今年,南方暴雨来得早、下得很猛。中央气象台说,西南季风提前爆发,带来大量水汽,再加上东北的冷涡南下,冷暖空气一碰头,雨就没完没了地下。广东梅州三条河都引发了洪水红色预警,广西部分县城的积水都和腰一样深,连重庆都用上了“雨水花园”“透水砖”等这些海绵城市技术,但极端暴雨一来,有的地方还是积水严重。农业更是损失惨重,湖北咸丰的农田被淹,玉米倒伏、茶园被毁,农技人员踩着淤泥指导农户抢排积水,可这一季的收成怕是要打水漂了。
全球变暖是不是没人管了?为啥雨下得更狠了?
这两年“全球变暖”提得少了,不代表问题解决了!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增加了232%,洪涝灾害增加了134%。专家说,全球变暖让大气像个“高压锅”,水汽更多、对流更强,暴雨自然更猛。就像这次南方暴雨,就是全球变暖再叠加季风异常所带来的结果。而且,拉尼娜事件让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雨带在南方“赖着不走”。
海绵城市花那么多钱,为啥还顶不住暴雨?
我认为,海绵城市并不是“万能药”!重庆的“雨水花园”能存水、渗水,可遇到三小时下300毫米的暴雨,再好的设计也扛不住。有专家说,海绵城市更适合中小雨,而极端天气呢,还得靠“地下管廊+泵站”。比如德国慕尼黑的地下隧道能存30万立方米的雨水,咱们也得加快升级排水系统。对老百姓来说,暴雨天别往低洼地跑,看见河水突然变浑、山沟有轰鸣声,就要赶紧往高处跑。
南方的这些暴雨撕开了城市应急的短板。三个小时的降雨量超年平均的1/3,可有的地方连应急通风系统都没有。未来,城市的排水系统得像“毛细血管”一样细密才行,农村也得推广“山洪预警喇叭”。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车被淹了别二次启动,赶紧报保险,车损险能赔;家里进水了,先断电、转移贵重物品,有些地方政府还会给蓄滞洪区的农户补钱,一亩地能赔50%-70%的损失。但最关键的是,全球变暖这事,大家一定不能忘,每当你少开一天车、少用一个塑料袋,都是在给地球“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