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利润暴跌95%!从爆火到无人问津,投影仪怎么把一手好牌打成死局
北纬的咖啡豆

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几年前投影仪有多火吗?那时候,几乎每个年轻人的购物清单上都有它,一面白墙一台投影仪,客厅卧室瞬间化身私密影院,简直是中产阶级的标配啊!

极米、坚果这些品牌一度风光无限,市值蹭蹭往上涨,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经被资本热捧的明星产品,如今却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还记得2014年极米推出Z3的时候?那会儿,它把专业笨重的投影仪变成了轻巧家用的智能设备,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2018年极米首次超越爱普生、明基这些传统巨头,登顶国内出货量榜首,到了2021年,公司营收高达40亿,净利润逼近5亿,市值一度冲破438亿元,那时候的投影仪行业,简直就是资本的宠儿。

但好景不长,2022年开始风向就悄悄变了,极米的营收增速从两位数直接跌到了4.57%,净利润增速更是勉强维持在3.72%。

当时公司还解释说这是消费需求起伏结果呢?2023年直接来了个大跳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同比下跌5.1%,销售额暴跌17.3%。

到了2024年情况更糟,线上市场均价从2022年的1756元直接跌到1308元,可降价也没换来销量回升,极米的净利润直接暴跌75.97%,2024年中期甚至出现了罕见的亏损。

极米的市值从巅峰时的438.5亿元,一路缩水到55亿元左右,蒸发了近九成!百度系股东们纷纷减持离场,那个投影一哥的宝座,在资本眼中已经不值钱了,这哪里是起伏啊,简直就是跳崖!

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投影仪,突然就卖不动了呢?

第一画质硬伤,同价位被电视吊打,实话实说,投影仪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画质了,同价位的电视机和投影仪放在一起,电视的画质效果可以吊打投影仪,电视通常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在细节和层次感上完胜。

虽然部分高端投影仪能达到4K分辨率,但在高动态范围和色彩还原方面,跟电视的差距还是很明显,更别提那些千元级的低端投影仪了,用的都是单片LCD技术,画质发灰、四角发黑,连基本性能都达不到要求,你说这样的产品,消费者能买账吗?

第二亮度不足,白天看片得拉窗帘,投影仪有个致命弱点亮度不够,很多产品标注的流明值看起来很高,但那都是机器光源的亮度,真正影响观看体验的是ANSI流明。

而家用投影仪的ANSI流明普遍偏低,导致在白天观影时,画面泛白、发灰的现象特别严重。

有近一半的消费者买了投影仪后抱怨:“白天不拉窗帘根本看不清!”相比之下电视的亮度和抗环境光能力就强多了,不论白天黑夜都能提供清晰亮丽的画面,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这么快,谁有闲工夫天天拉窗帘看电影啊?

第三维护成本高,灯泡寿命是硬伤,投影仪的灯泡寿命有限,一般3—4年就得换一次,市面上原装灯泡的价格可不便宜,换一次就得780元左右,对普通家庭来说,这无疑是笔不小的长期开支。

更糟心的是早期的1080P投影仪想升级到4K?价格直接飙到起飞!这升级成本比电视高太多了,你说消费者图啥呢?花这么多钱买个祖宗回家供着?

就在投影仪自身问题频出的同时,外部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尺寸电视价格持续下降,直接给了投影仪致命一击。

今年618期间,85英寸电视集体杀入2500元价格带,与4K投影的价差缩至5%以内,最夸张的是,有些品牌的100寸巨幕电视,在国补、企业补和平台补之后,到手价竟然只要5000元左右!这价格比很多高端投影仪便宜多了。

要知道,投影仪最大的卖点就是“廉价大屏”,可现在呢?消费者花同样预算,既可以选择开箱即用的85英寸电视,又不必忍受投影的安装调试、环境光干扰等问题,投影仪的优势正在一步步失去。

除了外部竞争,投影仪行业内部的乱象也加速了它的衰落,过去两年,投影仪行业陷入了疯狂的价格战。低端机型通过以价换量,399元就能买到一台投影仪已非传说,小米Redmi投影仪更以999元标准版杀入市场,这种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两个后果。

一是提前透支了用户换新潜力,很多消费者买了低价产品后,发现体验太差,对整个品类失去信心。

二是拉低了行业整体利润,极米为了应对竞争,2023年推出售价低于2000元的Play3,结果毛利率猛降6.9个百分点,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很多投影仪厂商在参数上做手脚,数据显示,71.9%的投影亮度实际不足500流明,但厂商通过将兼容分辨率,模糊标注为标准分辨率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被坑过一次后,谁还愿意再相信这个行业?信任一旦崩塌,重建可就难了。

国内厂商为了突破亮度限制,强行把LED光源的亮度提升到1500甚至2000ANSI,导致DMD芯片不稳定坏的很快,所以现在很多国产投影品牌只敢给一年质保,你说这不是坑消费者吗?

面对困境,投影仪厂商不是没有尝试转型,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一些头部品牌开始押注高端市场,6000元以上高端机型销量确实在逆市上扬。

但问题在于,高端市场容量有限,无法支撑整个行业的增长,更何况在高端市场,投影仪还要面临OLED电视等产品的竞争。

那么,投影仪行业还有救吗?要想翻身首先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行业必须彻底解决虚标顽疾。

厂商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光源、芯片等核心技术,目前ALPD激光技术以“0散斑0色边”的优势,正在快速取代三色激光方案,只有彻底实现技术突破,才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投影仪需要明确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比如在游戏市场,通过低延迟绑定游戏主机用户群;在便携市场,强化超短焦、免安装特性,在高端市场,突出超巨幕的沉浸感,只有找到电视无法替代的细分场景,才能避免正面竞争。

行业需要从简单的亮度、分辨率参数比拼,转向整体用户体验的提升,比如光学变焦技术通过镜头物理调整投射比,在保证画质的同时满足不同场景的安装需求,就成为高端用户的刚需配置,这种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才是可持续的。

回顾投影仪的兴衰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从最初的新奇特产品,到资本热捧的风口,再到如今的无人问津,这个行业经历了完整的生命周期。

讽刺的是当资本散去,投影仪从中产标配的神坛跌落,反而回归了它最朴素的本质,一面墙的欢愉,终究难以撑起一个产业的宏图。

投影仪并非没有未来,只要厂商能够正视问题,在技术、体验、信任等方面下真功夫,这个品类仍然可以在家庭娱乐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毕竟那种在黑暗中与家人朋友共享大银幕的温馨体验,是电视永远无法完全替代的。

任何产品,最终都要回归用户真实需求,靠营销吹起来的泡沫,终究会破灭,只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能走得长远。

投影仪行业的这场“价值重构”,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2024-09-25:利润暴跌95%,市值缩水90%,极米科技“跌落神坛”

鞭牛士 - 2025-06-30:机构:618促销期大跌,中国智能投影线上市场下滑14%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