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告诉你,孝顺父母,你要记住“两个不管,一个只管”就好
橄榄回味

照顾父母,是每个子女一辈子的牵绊。

人到中年,家有老人,很多人会遇到类似的难题:父母渐渐年迈,需要陪伴和照顾,可自己的生活压力又大,家庭、工作、孩子,每一样都不容易;兄弟姐妹各自为战,有热心主动的,也有冷眼旁观的,明里暗里总有比较。

不少人感叹,花了心思孝顺父母,反倒被“说短论长”;有时一句没忍住的顶嘴,又悔恨不已。

照顾年迈父母,这门功课,翻来覆去地考验着每一个成年人的耐心与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秘诀”特别重要,可以让你守住内心的安宁,不迷失在纷扰杂事之中。

这三个秘诀,就是:不管别人怎么做,不计较父母怎么说,只管自己尽本分。

世间的真情最动人,然而现实里矛盾也最多。

照顾老人并不是一场比拼,更不是用来炫耀或博取赞誉的资本。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真正的孝顺,从来不看表面,更关注你的初心。

1. 别看兄弟姐妹如何,只求己心无愧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常态:人多口杂,热闹的时候意见多,真到分担责任,推拖扯皮的事便不少。

尤其照顾老人,难免有人出力多,有人出钱少,有人参与积极,有人退缩旁观。

遇到这种情况,不用太在意别人做了多少,说了多少,评价怎样。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洗净自家的碗,不必替别人操心。”

你若总盯着兄弟姐妹的小算盘,不仅心里不踏实,还容易添堵。

与其耿耿于怀于别人给予父母的冷淡,不如反躬自省,问一句:“我还能不能再多一点?”中国的诗文故事中,许多关于手足间争吵引发隔膜,等到父母老去,一切都成空。

其实彼此都很难,但只要心里装着父母,愿意多做一步,就已经种下福报。

正如《增广贤文》里所说:“自奉必须俭,待人切勿刻。”

对家人多些温柔宽容,其实也是安慰自己。

2. 父母絮叨唠叨,笑着听,别记心头

到了晚年,父母喜欢重复唠叨,对孩子的关心与牵挂,总体现在细枝末节。

有的父母还会因为身体不舒服而脾气急躁,有时话说重了,甚至数落、抱怨子女。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父母伤了我们的心。

等自己慢慢成熟才懂,“树欲静而风不止”,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埋怨,都是惦念的另一种方式。

面对父母的不满,多一些包容少一些争执。

哪怕误解了你,你也要尽量咽下委屈。

人与人之间有隔阂,有误会,更何况上一代与我们成长的环境本就不同,观念有差,表达方式不同。

林清玄曾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珍惜他们还在,我们还能尽孝的时候,不必在言辞上针锋相对。

凡事不与老人计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3. 只管自己,问心无愧就是最好

孝顺父母,不需要做给外人看,更不要一味攀比。

每个人的生活状况、能力边界都不一样。

有人经济宽裕能出钱,有人能抽空多陪伴,有人擅长处理琐事家务,只要你真心实意想为父母尽力,那就问心无愧。

偶尔有人指点评判,无需太放在心上。

东野圭吾说,“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善意,但你做任何事,首先要对得起自己。”

所有的孝道,其实最终是在修自己的一颗心。

你有没有发自内心地去体谅父母,去陪伴他们,去承担该有的责任。

这才是真正的福田。正如《孝经》所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这也是播下幸福果实的种子。

一颗安稳的心,是关爱父母最好的礼物

人生苦短,父母在,就是最大最大的福气。

很多时候,你付出了多,也许并没有换来自妹妹的理解,甚至没有父母的认可。

但只要你做到了问心无愧,坦荡做人,这份孝心就是你最宝贵的底气和福气。

正如李白诗云:“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无需多言,而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也无需张扬。

做好自己,守好孝道,就是最好的人生答案。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尽孝的岁月里,不负父母、不负兄弟姐妹、不负自己。

一切随缘,从容生活。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