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印度与中国划清界限,武器装备采购严禁任何中国零件
阿峰故事会

近日,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国防部开启了一项全面的军事采购审查,其目标很明确:把供应给武装部队装备里的中国产零部件找出来,同时评估国防供应链的脆弱性。印度陆军设计局副局长曼恩强调,减少对外国,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是当下应对潜在安全风险的关键任务。

实际上,印度对中国产零部件的“警惕”早有迹象。早在2023年,就有消息传出印度禁止国内军用无人机制造商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印度安全部门领导担心,中国制造的无人机通信、镜头、无线电传输与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会影响印度的情报搜集工作 。但这所谓的“安全漏洞”,更像是个借口。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就指出,印度此举一方面是自身想提升本土无人机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美国。2019年美国国会禁止五角大楼购买或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及零部件,而印度和美国在无人机等新兴技术上有合作机制,所以印度也尽力在无人机制造上排除中国因素 。

这次印度国防部的审查范围很广,调查发现有些供应商夸大了本土部件的数量,很多关键部件追溯源头,竟然来自中国,有的甚至是通过第三国转运进来的。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成了重点关注的敏感领域。作为2025年全面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印度国防部可能会请外部机构核查国产化率,梳理供应链依赖关系,详细评估成本结构和技术转让过程 。

印度这么做,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政治角度看,印度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有过摩擦,虽然近期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印度国内疑华、防华的思潮依然存在。在防务产品上禁用中国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安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从战略层面讲,印度清楚中美博弈的态势,重视和美国的战略关系,想向美国展示自己“对华强硬”的态度,维持印美战略合作的基础 。

此外,印度这些年在国防等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行“印度制造”,后来又升级为“自力更生的印度”战略,希望借此改变长期依赖进口的国防工业局面。印度《国防采购规程》明确禁止进口本土能生产的武器系统,还逐步提高国产化率门槛。这次对中国产零部件的审查,也是这个政策的延续,想逼国内企业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

不过,印度想在武器装备采购中彻底排除中国零件,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原材料方面,中国在稀土提炼上占据全球90%的份额,印度虽有全球第五的稀土储量,可提纯技术严重依赖中国。印度商务部长曾坦言,其稀土战略储备不足3个月,急需和中国谈判补充库存。不仅如此,印度军工所需的钨、钼等稀有金属,以及火药推进剂、复合装甲材料等,60%以上都从中国进口 。

在芯片和电路领域,中国为印度提供90%的军用级芯片与电路。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机、布拉莫斯导弹的制导计算机、雷达芯片等核心部件,90%需要从中国采购。另外,印度防空系统是“大杂烩”,法国阵风战机、印度光辉战机搭配俄罗斯S - 400防空导弹,导致空中与地面数据无法互通,只能采购中国制式转换模块 。

从成本和技术角度看,印度禁用中国零部件也面临难题。路透社称,印度无人机制造供应链中70%的零件来自中国,要是从其他国家采购,成本会大幅提高,而且其他国家很多也是从中国进口相关零件。印度还缺乏制造某些类型无人机的专业知识,不得不依赖外国制造商 。此前就有印度本土厂商改用欧洲同类产品后,无人机生产成本激增60%,续航时间却下降25%。反无人机系统的核心雷达信号处理模块,全球75%的产能集中在中国,印度自研项目因技术瓶颈已推迟3年 。

印度一心想在武器装备采购中与中国划清界限,出发点是其政治、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多重考量,但从现实的供应链、成本和技术等因素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难度极大。印度若一味出于“政治正确”排斥中国零部件,不仅会推高武器装备成本、延迟装备列装进度,最终可能还会影响其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让“印度制造”的国防梦更加遥不可及。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