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2年7月14日,新京报报道,广西柳州市发布了一则官方的“悬赏”,被悬赏的对象不是什么罪犯,而是一种鱼。
官方承诺抓到一条就奖励1000元的奖金,那么是什么样的鱼能够有如此大的“排场”,会是什么极为罕见的保护动物?

这则悬赏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几天前的一起事件。
«【·食人鱼咬人被剁碎·】»
2012年7月11日,海口网报道,广西柳州发生了一起食人鱼咬人事件。

“食人鱼”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单是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极为凶残的鱼类,给人带来十分不适的恐怖。
严格来说,食人鱼并不单纯指某一种鱼,它们的学名叫做食人鲳,是锯鲑脂鲤科属的鱼类的俗称。

在7月7日的下午,柳州的市民张凯博在附近的一处河边给自己的小狗洗澡,突然河里面就有3条鱼发起了进攻。
它们的攻击十分凶悍,再配上通红的鱼眼,看起来十分恐怖。
由于这3条鱼的攻击十分突然,张凯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其中一条咬到了左手手掌,张凯博手掌吃痛,下意识就开始甩手。

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将鱼从自己手上甩掉,鱼顺势被摔在了岸上,而张凯博的手掌也被咬掉了一大块肉。
在经过处理之后,张凯博才开始在网上查询,希望能够找出咬伤自己的究竟是什么鱼,经过一番对比,他惊讶的发现这鱼居然和传说中的“食人鱼”十分相似。

然而现实中食人鱼是产自南美洲的,并不属于国内的物种,那么突然出现在河里的鱼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张凯博被食人鱼咬伤的事件在网上也很快引起了关注,很多市民平时也喜欢到河边钓鱼,而且这条河市柳江的一部分,柳江又是珠江的重要支流,出现食人鱼不得不令人恐慌和警惕。

很快也有记者找到了张凯博了解情况,并且在他家中也见到了那条当初咬伤他的食人鱼,不过食人鱼已经被张凯博的妈妈剁成了好几节。
将被剁碎的食人鱼简单拼接一下,大约有20厘米长,一斤重。
鱼的眼睛的确是红色的,而且它的牙齿十分锋利,呈锯齿形状,不难想象它活着的时候有多么凶猛。

当地的专家也对这条食人鱼进行了鉴定,认为这可能是一条桑氏锯脂鲤,隶属于鲤形总目脂鲤科锯脂鲤属,也是食人鱼的一种。
这种鱼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对血液十分敏感,食肉会伤人,它的出现对人和流域生态都有一定影响。

因此柳州官方才有了悬赏“食人鱼”的承诺,这抓住一条奖励1000元的食人鱼,非但不是什么保护动物,反而是很有威胁的外来物种。
«——【·食人鱼·】——»
食人鱼的体型中等,一般体长在15到30厘米之间,但也有少数个体能长到40厘米,身体呈椭圆形,稍扁平,肌肉发达,尾部强劲,是典型的游泳高手。

它们的背部通常呈灰黑色,腹部颜色较浅,部分种类如红腹食人鱼的腹部鲜红,极具辨识度。
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它们的牙齿,锐利如刀、紧密排列、呈三角状,类似切割工具,这些牙齿不仅利于撕裂猎物,也使得它们咬合力极强,可轻易咬断肉块或鱼骨。

食人鱼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及其支流,是热带淡水流域的典型代表性鱼类,它们偏好水温在24至30度之间的温暖河段,栖息于流速较缓、水草丰富的环境中,这样的水域不仅有利于隐蔽与捕食,也为产卵提供了稳定的庇护。

不过专家也表示,食人鱼虽然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它们对水温有一定要求,在柳江繁殖形成规模的可能性比较小。
食人鱼并非中国本土鱼类,但它们的出现也不是偶然,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内水族市场处于快速扩张期,一些商贩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猎奇心理,引进了食人鱼。

食人鱼体型优美、色彩艳丽,游动姿态灵活凶猛,极具视觉冲击力,在早期被当作另类宠物追捧,成为水族爱好者收藏“凶猛观赏鱼”的热门品种。
但部分个人在食人鱼长大后难以继续养殖,便将其放入自然水体,导致其逐渐扩散,还有一些则是在运输或者其他情况下逃逸的个体,这才会有食人鱼出现在中国的水域当中。

食人鱼的攻击行为被广泛报道,但多集中于亚马逊流域局部地区或特定条件下,然而在中国,这种凶猛的鱼类也鲜少有天敌,一旦扩散,将难以自然遏制。
若没有自然抑制机制,它们的攻击性更值得警惕,尤其是在本地鱼类缺乏防御能力时,可能造成食物链的快速瓦解。

随着近年来外来物种管理制度的完善,食人鱼已被多地列为禁止养殖、贩卖、运输的危险物种,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其属于高风险外来生物,严禁任何形式的养殖与放生。
食人鱼一旦在自然水域定殖,可能会破坏原有食物链结构,本土鱼类一旦成为食人鱼的猎物,种群数量将迅速下降,一些国家保护动物也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增加它们的生存压力。

由于食人鱼攻击性,可能对野泳、捕鱼等水边活动构成威胁,尤其在水域封闭、个体聚集度高的条件下更危险。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水域生态系统复杂而敏感,一旦遭遇外来掠食者入侵,恢复难度极高。

在面对外来物种时,任何“好奇”“炫耀”或“放生”的行为都可能酿成灾难。
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认识外来物种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态链上的一环,必须承担起守护的责任。
参考:
海口网《广西柳州“食人鱼咬人致伤”事件调查》,2012-7-11
新京报《悬赏“食人鱼”》,2012-7-14
中国日报网《食人鱼有没有天敌?揭开“食人鱼”的神秘面纱》,201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