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三伏贴疗法根植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养生智慧,是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经典实践。三伏时节(小暑至处暑期间),天地间阳气升腾至极,人体阳气随之充盛、腠理开张,形成独特的药效吸收窗口期。此时将特制中药精准贴敷于经络要穴,首先穴位刺激激发经气运行,再通过药效渗透直达病灶深处,最终达到温煦脏腑阳气的目的。
这种“天时+穴位+药效”的立体调理模式,能提升机体"正气存内"的防病能力,尤其擅长改善阳虚体质、调节免疫失衡,实现《内经》所倡导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理想状态。
耳鼻喉科三伏贴适用人群
1.阳虚体质:素体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脘腹冷痛、腰膝怕冷、喜温喜暖。
2.常见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腺样体肥大。
3.出现下述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并且平时怕冷畏风、体虚易出汗的成人或患儿,也合适进行三伏贴敷:
鼻:(1) 反复鼻塞,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的人群。
(2)鼻痒,眼痒,咽痒,偶有鼻出血的人群。
(3)经常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遇风容易发作或加重的人群。
(4)流脓鼻涕,伴或不伴头痛的人群。
咽喉:(1)长期咳嗽,咽痒,难以休止,日发多次,或咽有异物感,时时清嗓干咳的人群。
(2)扁桃体肥大,易感冒、发烧或反复咽痛发作的人群。
(3)儿童出现夜间睡眠打鼾,经常张口呼吸的症状。
耳鸣耳聋:出现耳鸣或耳聋达3月以上患者,兼腰膝酸软,畏寒,小便清长等虚寒症状。
眩晕:出现眩晕、头昏反复发作患者,兼畏寒肢冷,颈部及后背遇风后眩晕,头昏症状加重者。
三伏贴的禁用人群
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妇女经期、哺乳期、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以及经医生临床确定不适宜使用的患者。
2025年贴敷时间表
三伏贴使用方法
每年治疗疗程共贴敷6次,每次贴4—6个穴位。儿童每次贴半小时—2小时,成人每次贴2—4小时。但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穴位、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贴敷期间注意事项
1.贴敷当天注意保暖,禁止冷水洗澡,少用空调、电扇。
2.敷贴当日及次日忌食生冷、海鲜、牛羊肉、辛辣、香燥食物。
3.敷贴后若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难忍,请及时揭下,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