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六大“铁饭碗”职业备受人们追捧,它们因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待遇,成为了当时众人向往的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些职业如今已风光不再。
售货员:70年代物资极为短缺,供销社是物资流通的唯一渠道,售货员掌管着布匹、粮油、副食品等紧俏物资的分配权,顾客想买东西不仅需要票证,还在一定程度上要看售货员的“脸色”。谁家有个在供销社工作的亲戚,就意味着能优先买到稀缺商品。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物资极大丰富,购物渠道多元化,售货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拥有过去的“权力”,也不再是令人艳羡的职业。

售票员:当时公交还是个刚兴起的行业,售票员坐在汽车里售票,有专属座位,且手中握有车票售卖的权力。在乘车高峰时段,车票数量有限,售票员可以决定把票卖给谁。而现在,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普及,公交车大多采用无人售票系统,售票员这一职业逐渐消失。

司机:70年代车辆数量稀少,司机属于有编制的人员,是掌握技术的“体面人”,不仅收入可观,工作稳定,而且很多人都愿意和司机处好关系,在相亲时也很有优势。如今,汽车已经广泛普及,司机数量大幅增加,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其社会地位和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电影放映员:在那个家家户户没有电视机、娱乐方式极为有限的年代,看电影是难得的娱乐活动。电影放映员不仅能免费观影,还能走村串户,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十分风光。现在,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以及电影院的大量兴建,电影放映的方式和场所发生了巨大变化,专业电影院取代了过去的流动放映,电影放映员也不再是稀缺职业。

邮递员:当时通信与交通极为不便,邮递员作为连接人们的纽带,负责投递报纸和信件,工作强度不大,收入稳定,还享用商品粮供应。他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备受敬重。如今,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取代了传统书信,快递行业也蓬勃发展,邮递员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曾经的“铁饭碗”职业。

播音员:70年代,人们获取消息的途径主要是大喇叭广播,播音员能在电视台或广播站工作,是十分荣耀的事,工作舒适且无需经受风吹日晒。如今,媒体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丰富,播音员、主持人数量增多,行业竞争激烈,虽然仍是备受关注的职业,但已不像过去那样稀缺和具有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