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敢说敢做的厅官高洪波
褚朝新


最近,满世界都能听到“荣昌老高”的名字。

“荣昌老高”是谁?是高洪波,重庆市荣昌区的区委书记,妥妥的实职在岗的厅官。他介绍说,一个退休的朋友在荣昌听到当地人喊高洪波老高,于是问高洪波是否知道,高洪波这才知道部分当地人私下都称自己为老高,他觉得很亲切,于是把自己的视频号取名为“荣昌老高”。

前天,看到湖北恩施餐饮界的扛把子向总转发高洪波请两桌客吃饭主动买单并提出要“带头消费、带领消费”的视频,我给向总留言说,等我忙完荔枝助农的事情,也要写写他。

那个视频,我也看到了。高洪波和当地一群企业主陪一个外地去荣昌的讲营销技巧的专家吃饭,两桌人,高洪波主动提出自己请客买单,不允许企业老板买单,并先预付了2000元。现场人多,高洪波大概是怕有企业老板不听自己的抢着买单,还说了一句狠话:谁买单不许谁吃饭……

向总对我说,应该写,现在的语境下他敢大声地喊话公务员要带头消费,实在是难能可贵。

向总很激动,足见高洪波带头消费极大振奋了日益萧条、低迷的餐饮业。

昨日没买到南宁到长沙的高铁票,被迫滞留南宁。一位在南宁做律师的老乡闻讯,到南宁东站接了我后开始筹备晚上的酒局,他说约几个比较熟的老乡陪我。

电话一接通他就问对方,最近能出来聚聚吗?对方说:可以啊。他又问:最近禁酒令不影响吧?对方说:没事,最近看到新闻说,重庆荣昌的区委书记高洪波倡导公务员带头消费、带领消费,只要不是公款吃喝,几个朋友聚聚没问题。

这席话,足见高洪波对各地层层加码、极端执行禁令导致一刀切的乱象进行了有效的纠偏。

看完高洪波的视频,向总振奋、老乡不怕正常聚餐,这,就是有人拍下那个现场并把视频传播出来的意义。

晚上喝的是稻花香,他乡遇故乡酒,觉得格外香醇。酒桌上,另一位应约来陪我的老乡也提到了高洪波。

吃完晚饭,又有看了高洪波视频的朋友问:有点好奇,此人能走多远?

四月份,我写了《这个区委书记真的很拼,但有个重要细节不容忽视》一文,说过高洪波的年龄,他是1965年7月出生。算一算,这个月他就要过60岁的生日了。厅官在实职岗位上干到60岁,一般就会退休或者转省级人大或者政协,所以,他再无上升的空间了。

作为一个长期与官员打交道的前时政记者,很能理解高洪波:他明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升迁,少了顾忌,少了包袱,自然比绝大多数在职的地方主官敢说敢做。

敢说并不瞎说,敢做并不胡来。高洪波请客吃饭的现场,先预付2000元的做法就很高明。在不知道具体花多少钱的情况下,为了阻止其他人抢单,为了表达自己买单的诚意,当然只能多付不能少付。另外,高洪波先付2000元,也意味着定下了这两桌饭的标准,不能超过2000,后面点菜,也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书记请客没问题,但标准太高就是奢靡和胡吃海喝,那也违规。

稍微懂一点人情世故、稍微懂一点官场的人,应该不难理解这些细节。

视频里高洪波说“谁买单不许谁吃饭”,这话不知道有没有玻璃心会觉得有点显出权力的骄横霸道的味道而觉得不舒服。

稍动脑子想想也都能明白,一个主政一方的厅官,多少企业老板想巴结,现场十几个企业老板,还有相关部门的官员,他们可能都想请高洪波吃顿饭,高如果不把话说狠一点,万一有人真去抢着买了单,那局势就会完全变了:高洪波带着两桌人吃企业老板的饭,那不就是现在官场正经要禁止的事情吗?

高洪波敢说敢做,有效规避了被指控吃企业吃老板和奢靡的风险。

荣昌兴旺种猪场场长郭平回忆,这已是高洪波第二次自掏腰包请自己吃饭了。上一次是在春节假期后,他也请了一二三产业的企业家,有十四五个人,吃的汤锅,高洪波走时付了不到1000元。

郭平说,高洪波买单的这些饭局既是给企业家们加油鼓劲,也为了带动餐饮消费。

总之,最近所到之处、所遇之人、所看之视频,高洪波的名字成了高频词。虽然他这个名字不绝于耳,但似乎大家都并不觉得烦,反倒是很多人觉得高洪波难能可贵、勇气可嘉。

“禁酒令”一出,地方层层加码,很多地方把“禁酒令”升级成了“禁餐令”、“禁聚令”,一时间风声鹤唳,不该喝的酒貌似少了,但很多正常的酒也不敢喝,不仅酒不敢喝了,大家连饭也都不敢吃了。

不该喝的酒真的禁绝了?公款吃喝很容易禁,财务把好关不给超标超范围的餐饮票报账即可禁住绝大多数公款吃喝,但吃企业吃老板很难禁住。前几天一个饭局上,有朋友介绍:中大城市里可以躲起来喝酒的地方太多了,很多地方很隐蔽,那些真吃企业吃老板的,根本禁不住。

官场上那些老实的、守规矩的,看到禁令层层加码,自然不敢出门吃饭喝酒了;那些不老实的、一向阳奉阴违的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该吃照样吃,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张扬了而已。

禁酒令层层加码,极端执行一刀切,导致餐饮业凋敝,与餐饮相关的产业也相继受到重创,相关服务业的就业岗位也大幅缩减。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就业本来就难,不分青红皂白地“三人聚餐就是违规”,纯属无能者出的昏招。

官场上据说聚集了最多的精英,很多人都知道层层加码“一刀切”是昏招,但像高洪波那样敢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纠偏的人很少;即将退休的老官也很多,但敢站出来对极端禁令说不的人也很少。所以,即便高洪波这个月就满六十、是个即将告别实职岗位的官场老人,敢站出来的他也是难能可贵的。

敢站出来的人多了,胡来的也就慢慢少了。

高洪波即将退休,但仍积极地在线上线下四处活动,还在不惜力地出门主动找流量,不遗余力地增强地方美誉度、推销地方特产,奋力把荣昌的文旅推到新的发展高度,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丝毫看不出疲态和老态,同样也很难得。

作为一个前时政记者、现业余的时政观察与写作者,不写高洪波真的是有点失职(哈哈,其实无职可守),必须旗帜鲜明地给高洪波点个赞。

2025年7月2日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