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7月1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华盛顿召集了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三国外长,就“主要矿产资源保障”问题举行会谈。此番会商表面上聚焦于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多样化,实则昭示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洗牌。四国外长围绕矿产资源供应和冶炼能力展开讨论,正凸显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背后的资源安全博弈正在升级,亚太地区已成为这场角力的关键舞台。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外交互动,更是对全球资源控制权争夺的明显信号,彰显美国在全球战略重心转移中的新布局。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早在今年1月便与澳、印、日三国外长进行过类似会谈,但由于俄乌冲突爆发以及中东局势紧张,美国政府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向传统地缘冲突与特朗普政府内部优先事项,矿产资源议题暂时被放置一旁。如今鲁比奥重启这一议题,正表明美国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警觉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关键矿产资源和冶炼加工领域。鲁比奥强调“四国必须实现主要矿产资源供应的多样化”,这既是对依赖单一供应链风险的回应,也明显指向中国在全球矿产资源冶炼环节的战略影响力。
作为当前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矿产资源尤其是稀土、锂、钴等矿产,不仅数量稀缺,且加工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冶炼能力集中在少数国家,尤其是中国。近年来中国通过产业链整合和资源控制,已在全球矿产冶炼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成为美国及其盟友最大的战略隐忧。依赖中国供应链,无异于握紧对方“经济与技术喉咙”,极易在国际博弈中被迫妥协。美国此次推动四国合作,显然是希望绕开中国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确保自身及盟友在高科技领域的“命脉”不被卡脖子。
四国外长会谈虽未公开点名中国,但战略意图昭然若揭。鲁比奥在会议中强调,不仅要保障矿产原材料供应,还要注重“处理和冶炼能力”的建设,意味着四国将共同投资于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技术创新,以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对澳大利亚而言,作为全球矿产资源主要出口国,这无疑是对其资源优势的再度利用;对印度而言,参与该联盟既能获得资源保障,也能借助技术转让推动本国冶炼产业升级;日本则可确保稳定的高品质原材料供应,支持其精密制造业。美国通过联动这三国,形成了一个资源与加工能力互补的联盟,旨在共同抗衡中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

印度的角色尤为关键。近年来,印度在亚太战略中地位显著上升,致力于打造“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枢纽。印度不仅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储备,且正积极发展自身的矿产冶炼和制造能力。参与美日澳主导的“四国联盟”,既有利于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先进技术,也彰显其在区域及全球大国竞争中的主动姿态。澳大利亚则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储备,成为四国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环节。日本作为全球科技和制造强国,其稳定的资源供应需求推动其主动加入这一合作框架。四国互补的资源禀赋和产业链优势,为构建多元且去中国化的矿产供应链奠定基础。
这场围绕矿产资源的合作,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协同,更是地缘政治层面的博弈。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年内访问印度,参加四国领导人峰会,预示着矿产资源保障已成为四国战略议程的重中之重。特朗普政府持续强调“优先美国”,通过推动与印澳日的紧密合作,力图在全球矿产资源及高科技产业链中抢占主动权。这一联盟将加剧亚太地区竞争格局,凸显美国对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展的坚定决心。
中国面对此种挑战,不得不加速推动矿产资源战略多元化和产业链升级。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及其他关键矿产资源储备,且掌握全球领先的冶炼加工技术,但面对美国牵头的多国供应链重构,中国的资源优势正遭受挑战。为应对美国四国联盟构建的围堵,中国需要在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应的同时,强化资源开发、加工、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产业链韧性与自主性,防止在全球资源竞赛中失去战略主动。

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多元化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四国外长的会谈凸显资源安全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核心。未来,随着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关键矿产的需求将持续飙升,资源争夺必将愈发激烈。美国借助其盟友的资源优势与技术能力,试图建立绕开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确保其产业链和国家安全不受威胁。这种动作无疑会加剧全球矿产资源市场的波动与不确定性,形成更复杂的国际竞争格局。
美日印澳围绕矿产资源的紧密合作,正引领一场国际资源争夺的新潮流。四国在资源供应、加工能力、产业链整合上的联合,将极大改变亚太乃至全球的资源分布与控制格局。矿产资源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商品,而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筹码。未来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重塑,很大程度上将围绕资源安全和供应链多元化展开。这场资源争夺战的胜负,将直接决定相关国家在全球科技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全球矿产资源安全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美国利用“四国联盟”强化其全球资源布局,彰显出其抗衡中国战略影响力的决心,也透露出当前国际供应链的脆弱性和风险。亚太地区未来的资源开发、供应与合作态势,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日印澳的这一动作,预示着国际矿产资源治理进入一个更加多极化和复杂化的新阶段。各方均需警醒,未来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恐将超出传统经济领域的范畴,上升为地缘政治的核心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