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30日,一架神秘的伊朗专机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低调降落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这架专机在起飞时关闭了ADS-B应答器,隐匿的飞行轨迹仿佛在诉说着此行的不简单,引发外界诸多猜测。据巴方推测,机上大概率搭载着伊朗国防部长,将与巴基斯坦国防官员展开重要会谈。

近期,伊朗所处地缘政治环境愈发复杂。以色列的空袭让伊朗的核设施与军事基地遭受重创,高层将领也有伤亡,国防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伊朗专机突访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尤其是武器引进方面的议题,自然成为众人关注焦点。外界普遍猜测,伊朗是否准备“抄巴铁作业”,全套引入中式装备体系。
一直以来,巴基斯坦都是中式武器的重要买家与成功使用者。在南亚地区的军事对抗中,巴基斯坦凭借从中国引进的武器装备打出赫赫威名,成为中式武器出口的亮眼窗口。从JF-17“枭龙”战斗机,到VT-4主战坦克,再到054AP护卫舰,这些中式装备不仅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国防实力,还在实战中证明了自身性能,让巴基斯坦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中式武器体系。

伊朗方面,其军事装备现状存在诸多短板。空军中老旧的F-14、米格-29等战机难堪大用,航空工业也缺乏自主生产战斗机的能力;防空体系在实战中暴露出明显弱点,难以有效应对现代化空袭威胁。面对困境,伊朗早已流露出对中式武器的浓厚兴趣。此前,伊朗就曾明确表达对中国红旗-9、红旗-16防空导弹及飞弩-16便携式导弹的采购意向,国产防空系统在技术路径上也与中国产品有所相近;在导弹领域,伊朗展示的“纳西尔”巡航导弹和“塔拉耶赫”智能巡航导弹,其气动布局与制导技术被认为和中国C-802/C-803反舰导弹系列存在相似性 ,甚至其国产化反舰导弹也可能参考了中国022型导弹艇配套的鹰击-83反舰导弹技术。如今,伊朗或许希望借助此次与巴基斯坦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大规模引入中式武器的进程。
若伊朗决心全套引入中式装备体系,歼-10C战斗机或许会是重点考虑对象。伊朗自身航空工业基础薄弱,若能引入歼-10C生产线,将极大推动本国航空工业发展,直接迈入超音速时代,老旧战机也可逐步淘汰。不过,中国歼-10C目前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准备出口到埃及、巴西、泰国以及中亚等十多个国家,全套转让生产线给伊朗不太现实。但伊朗可考虑多批次、小规模采购,比如首批先引入36架,订单下达同时安排飞行员前往中国接受训练,待战机交付就能迅速形成战斗力;后续若使用效果良好,再增购第二批。如此,有72架歼-10C便能全面替换老旧机型,让伊朗空军焕然一新,以中国的交付速度,3年左右伊朗空军即可完成换装,费用大约50亿美元。

防空方面,引入4套红旗-9,单价约3亿美元,总价12亿美元;再加上10套JY-27V反隐身雷达,单价约4000万美元,合计4亿美元 。这一组合足以对以色列的F-35隐身战斗机形成强大威慑,有效保卫伊朗首都德黑兰安全,即便算上培训、后勤维护等费用,总价大约20亿美元,且伊朗还能用石油来换取这些武器装备。倘若伊朗希望进一步完善空中作战体系,还可参考巴基斯坦,购入4架空警-500预警机,单价约3亿美元,4架共计12亿美元 。整套中式装备体系下来,总费用80多亿美元,相比俄式的S-400、苏-35,不仅价格更为划算,性能也更为出色。
此次伊朗专机访巴,若真能促成大规模中式武器引进,不仅会提升伊朗自身国防实力,改变中东地区军事格局,还将加强中巴伊三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未来,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这一猜测能否成真,又会给地区局势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