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美国儿科协会通过对纽约近1000名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长期被父母贬低、打压的孩子,其大脑会分泌过多应激激素影响大脑结构,还会产生自卑、消极心理。所以,语言的威力,真的别小瞧了!

瑞典品牌“IKEA”(宜家)做过一次实验,证明语言的威力,对植物同样有作用。
研究人员选取了两棵同样的植物,分别让它们受到辱骂和赞美的语言,30天后的结果让人很惊讶。

两棵植物在相同的环境和资源下,听赞美声音的植物很健康,被咒骂的已经开始枯萎,叶子下垂,有些发黄了。研究人员认为,积极向上的语言,是可以帮助植物生长的更好,而消极、咒骂的语言,则让植物变得没有生命力了。
植物如此,更何况人呢?育儿专家经常提示父母,毁掉一个孩子的,往往是父母的语言暴力!尤其是下面的三句话,一点点把孩子的自信心消磨光了。
第一句:“是个人都比你好”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联合问卷网对2000多名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3.4%的受访者或多或少会将自家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包括学习成绩、身高、长相、口才等。

而令人唏嘘的是,腾讯教育网公布了对多个城市小学、初、高中学生进行关于“你最讨厌父母说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个人都比你好”或“你怎么就比别人笨”排在首位。
孩子们表示,十分反感父母将他们进行比较,既让他们感到极大心理压力,也因为父母口中的他们,总是不如别人,而深感自卑。
第二句:“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可能是想刺激孩子,也可能是想激励孩子,所以会脱口而出这种话语。但其实,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否定。

心理学中的“标签效应”告诉我们,如果父母长期贬低、打压孩子,不仅影响他对自我的判断,朝着这些“标签”成长。
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处于负面评价、情绪之中,孩子很容易变得悲观、消极,不敢尝试任何事,性格也开始唯唯诺诺了。
第三句:“一看就是没有认真,还好意思委屈”
“你没考好是因为没有认真学习”
“你能考第一是因为试题简单”
“你说试题难,怎么别人就能考好”
这种带着质疑、否定孩子付出的回答,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一点点被瓦解。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里提到:“一个人的自卑更多源于孩童时期,一直被父母质疑,使得他畏首畏尾,不相信自己。”
《增广贤文》提到:“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的这些话,就像刀子一样,一下一下在孩子心里划过,留下带血的痕迹。
教育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会说话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也是孩子养成美好品德的源泉。”
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感到害怕或因失败而感到难过时,对他说“我们理解你的害怕”、“我们懂得你已经努力了”,等他的情绪平复后,再鼓励他“我们相信你继续努力,一定可以做到”、“我们相信你的能力”等,唯有循序渐进地交流,才能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

还有,平时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可以说:“我发现你很擅长算术”、“你很擅长打篮球,真厉害”。
当孩子听到父母说出各种明确的夸奖,他也就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势,并且更加努力精进这些优势。
而父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于夸赞他的优点,通过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让孩子通过这些正面评价,增强心理暗示,充满自信与勇气。
枕边育儿寄语:
蔡元培先生在其撰写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里提到:“父母的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决定了他得到何种教养。”所以,不管是为了孩子的自信,还是养成良好品质,父母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语!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