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考志愿,我不太建议大家给左邻右舍、亲友哪怕弟妹什么建议,原因有很多,总之吃力不讨好,无论怎么建议最终都会被抱怨。建议人必定有一定的立场,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的立场甚至思维认知,都大概率不同拍,很难产生共鸣,原理见《亲戚的孩子填志愿,读什么专业好?》。
至于从前年开始流行的张学锋等志愿填报师的见解,仁者见仁,我去年也写过,见《张学锋对高考志愿的建议,是否正确?》,今年也评论过,见下图。

总的说来,张学锋们的填报建议,只对将来能考进体制的3%甚至1%的学生有用,其他97%甚至99%的考生听了他们的建议读了大学、学了专业,毕业还是不会找工作,基本是失业。
但是孩子本人和家长,届时会想方设法争取寻求读研、出国、搞关系、托人、自谋就业等方式,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谁也不会想起来去怪罪或者责备4年、5年甚至7年前收费2万9千块志愿咨询费的一个填报师。
我在截图中就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孩子,确实有报考公务员的,但是绝大多数这个专业毕业的孩子会到体制外找工作。一看你的专业缴汉语言文学,企业的人事和部门主管,都会将你当做奇葩,比学了“大自然保护”“农学”“畜牧”“兽医”甚至“天文”“地理”“历史”专业的好不了多少,还不及“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演讲与口才”专业,更不如学了外语的。
综合过去的公务员招录数据,可以发现,适合报考公务员的首推法学类专业,比如: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社区矫正、纪检监察、国家安全学、公安学、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公安情报学、技术侦查学、网络安全执法、海警执法、移民管理、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女性学、老年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民族学,等等,这些专业毕业后大多可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该去的就业单位,大多数你看专业名称就能知道,大致是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党政机关宣传部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组、公检法司、纪委监委、行政执法部门甚至外交部等等,岗位名称先不说,单看这些部门,你先回去问问自己的父母、亲戚、家族中有否人在里面工作或者接触过。考上并不代表入职,最终概率才1-2个点,见《为何父母如此执着于让我回家考公务员?》。

其他,适合公考报名的还有:财政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类、财会审计类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海关管理、艺术类、小语种、生物工程,等等。
说是毕业后可以进如下相关单位:税务局、财政局、发改委、银保监、海关、统计局、机关综合岗、宣传部、各办公厅、审计署、国资委、乡镇机关、民政局、乡镇振兴办公室、党校、高校、商务局,等等。你也问问父母,家族里有几个人在里面上班甚至“当官”的。
最终,仅仅从统计学概率论你就能发现,考公的入职概率是1‰-5%不等,平均1-3%,可以这么说,张学锋们就是如此“忽悠”了100%的考生及其家长,只满足了1-3%的诉求,而让那97%-99%的人付出了智商税。他们的志愿填报公司,曾经有一年填报志愿的咨询服务费单价29999元,用饥渴营销法在1分钟内被秒杀了据说好5万份。怪不得他说在这个银行存款1个亿,再去另一个银行存1个亿。
实际来看,如上可以报考公务员的本科专业,大多数到了大学毕业后求职时是没多大用的,尤其偏门的不常见的只可以用来考公报名的专业,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是个笑话,是“失业”的代名词。你要想想为何会设置那么多“调剂”专业?主要是为了偏门、不好就业、社会不需要甚至奇葩专业的老师、院校及相关系统的人罢了。
虽说本科是通才教育,侧重选学校,硕士侧重选专业,博士侧重选导师,但是如果本科专业能跟就业相关,那么自然更好,尽量不要瞎选专业。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不要去选闻所未闻的奇怪的专业名,除非你自己跟父母都确定自己不是普通人。

这个社会就是世俗的,你进入社会、出去求职和上班,人家也看你的岗位名称,岗位名在求职时尽量修改成通俗叫法,早就写过了,见《我的职位名很奇怪,不常见,在简历上该怎么写?》。职位名越俗越好,越常听惯了的越好,这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也正是招聘需求量多的,你也才容易迅速找到工作。专业也是一个道理:大学里读你这个专业的人数越少,毕业后你越难找工作。
从“好找工作”这个角度出发,选大学填志愿的原则如下:
学历>学校所在城市发达>是否985、211等双一流大学>专业热门
首选高学历:如果能报本科,则不要读大专。无论学校在哪个城市,即使十八线城市的本科,也优先于一线城市的大专,民办本科>专科第一批次。
其次选发达城市:在学历本科能得到保证后,才接下来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至少也是工资高的城市。首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其次是南京、武汉、成都、厦门、青岛、济南、郑州、石家庄等等,其他省会及以下的城市尽量别选,实在你要去的话,也是地级市>县级市,沿海>非沿海。
接着选双一流(985/211)等知名高校:确保本科学历后,又在经济发达的高工资城市,第三个考虑项才是学校知名度。这东西有点用,但远不是那么重要,毕业后的任何时候求职,别人偶尔才问下你哪个大学毕业的,但大多是不问的。社会、企业、部门、人事,都非常世俗,在他们眼里的学历主要有:本科以下、本科、硕士、硕士以上。
只有在一种特殊情况下,比如你跟一个【1】和你长相一模一样、【2】同身高、【3】同体重、【4】同肤色、【5】同性别、【6】同行业、【7】同户口、【8】同经验、【9】同口才、【10】同关系、【11】同面试发挥水平、【12】同城市、【13】同专业的【14】同龄人,【15】同时【16】去面试【17】同一家公司的【18】同一个岗位,你俩学历都是本科时,才可能会被比较下你俩的本科学校谁的更牛。
届时没有人会去翻开大学排行榜,发现你的大学是全国排名38、他的排名53,所以就录取你而不录用他,再说大学排名也有很多种。如上那18个项目你只要有一两个胜出,就已经覆盖甚至超过了你俩本科大学的排名悬殊。
刚刚假设的特殊情况是不存在的,这天下就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自然也不会在同一家公司就同一个岗位的同一轮面试中,有两个除了本科院校排名不同其他都一样的求职者。
最后才看专业好坏:专业当然首选常见专业,耳熟能详的,比如机械设计、英语、人力资源、会计专业,绝对是好专业,不是冷门专业。你要心里有个数,这些专业要是一个20-25岁的学弟学妹能看得懂名称的专业,他们就是本科或大专毕业1-3年的人事部门的招募专员,对应当下2000年-2005毕业的学弟学妹。
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中,总计包含845个专业,覆盖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别,这些专业大多数是不好就业的,不仅仅是过去所谓的“生化环材”等冷门专业,像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农学、动物医学、林学、畜牧、兽医、养殖、护理学、马业科学、政府管理、茶学、考古、大自然保护专业等等,基本毕业就是失业。
这些专业不是多么,只是对口的岗位太少了,即使有10个岗位也9个早已被人占了,你和另外99个专业对口的学姐师兄、学弟师妹,去争夺剩余的那1个就业机会,头破血流,何必呢?轮得到你吗?你的专业被蛋蛋后人事专员觉得是奇葩,就不要你来面试了,电话根本就不会打给你,哪怕你投递成千上万份简历。
我大致将常见“好找工作”的专业列举如下: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软件工程、电子信息、新能源、无人驾驶、关务、法务、会计、经济学、设计、传媒、国际贸易、物流、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行政、中文、机械、电子、电气、材料、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外语,等等。
“不好找工作”的专业也列举出来: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与贸易、银行学、证券、保险、理财、司法学、警察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管理、图书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养殖、医学、护理学、生物科学、环境工程、古生物学、档案学、纺织工程、冶金工程、石油、勘探、资源勘查、地质能源、页岩气、锂矿勘探、地震勘探、重力场分析、井筒传感、核磁共振、海洋油气工程、海洋平台设计、深海资源开发、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油气储运工程、管道设计、LNG储运、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电运营、反应堆设计、核技术应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程物理、加速器设计、核能方向拓展、核医学、聚变能源、飞机设计......
再强调下,这些不好找工作的专业,并不是不好,对于宏观确实需要布局,但是关键对于你个人来说,专业对口的岗位就那么几个,你进不去啊!
比如你学核裂变、核医学、核聚变等专业,你觉得需要你去核能研究所吗?还是核电站需要人才你可以投简历进去?医疗系统需要你去研究核和放射方面的医疗技术吗?有岗位也轮不到你,何况人家要硕士起步甚至博士博后,你呢?你来自普通人家,你兄弟姐妹一大把,你即使是独生子但家庭贫穷,所有人都要你读书到30岁之前就必须毕业,你去凑什么热闹呢?
你无论是学核能还是大飞机制造,你这辈子都99.99%做不了核能,也进不了国内唯一的大飞机制造公司,你99.99%是做如下你耳熟能详且每天眼见为实的岗位:快递员、送餐员、滴滴司机、人事、行政、财务、关务、法务、后勤、物流、质量、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制造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模具工程师,出国叫陆干,甚至去做了销售员、外贸员、房产经纪人、课程顾问、仓库保管员、来料检验员、产线工人、维修工、客服员、调度员、作业员、营业员、服务员、检料员,更有甚者你去做主播、助教、保险、微商、保洁、保姆、保安、公主、少爷、按摩师、足疗师、群众演员、钟点工......

正因为专业不对口,所以遇到我之时的群友、星友和读者,都是低薪且迷茫甚至失业的,遇到我之后他们大多“改行”了,目前他们转岗后做得最多的职位给大家看下:1)采购员、项目经理、人事专员、行政专员、会计、客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产品经理、SQE、质量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审计员、ESG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市场专员、大客户经理、陆干、18)车间主任。
以上其实也是一个常见岗位的有效职位数排序,采购员实际上排不到第一名,采购员的需求量只有销售员的1/5、质量工程师的1/3,但因为我本身是采购主业背景的博主,所以很多读者喜欢跟着我的步伐改行。
以上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你的专业如果跟刚刚那从采购员到车间主任的18个岗位相关,那么你活在2025-2035年的中国,就相对好就业。这18个只是我的举例,大致有二三十个,你也可以继续添加,只是社会中的岗位也千千万万种,远远比大学本科的845个国标专业多,但是现象是一样的:绝大多数岗位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难跳槽,容易失业,低薪。
“专业对口”毕业后就变身为“行业匹配”+“岗位对口”,其实就是个迷魂术,也是在种蛊,结果是让此人低薪并贫困一生。
举例如下:

大家看如上这位星友,他就是盯着行业匹配找工作的,哪怕行业小众,哪怕自己失业了,他也要找原先行业中、岗位大致匹配的工作。这就比较难解决失业问题了,而且必然是无法涨薪的,甚至还要降薪。
具体,他在失业后坚持找行业匹配、岗位对口的工作,大概要花费15个月才能算找到新工作,而且加薪不过20-25%,还是矮矬穷小公司。这“行业匹配+岗位对口”其实就是低薪且贫困一生的标准求职法。
你不要惊讶于15个月觉得是夸张,因为他是去年8月开始找工作,今年6月底入职,这就大致11个月,试用期还有3-6个月,转正才大致算求职成功。就怕转正前被辞退,那就不止15个月了。
最后,本文主要是告诉大家:
- 大学本科的专业,90%是不适合报考公务员的;
- 毕业后95%的工作是专业不对口的;
- 97%的人考不上公务员;
- 想不失业,跳槽时99%是难以专业对口的。
专业对口比纯真爱情还要稀缺,你就放心填志愿吧,因为无论你怎么填,总是会后悔。但也不是瞎填,专业能够跟未来的岗位有一点相关,则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