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印度突然开闸泄洪,莫迪以水代兵?关键时刻,中方表态一锤定音
混沌录

南亚的水资源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背后牵扯的是地缘政治的角力。最近,印度突然开闸泄洪,搞得下游的巴基斯坦一片狼藉,舆论直指印度总理莫迪这是拿水当武器使。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中国站出来表态,语气不轻不重,却让人觉得一锤定音。

2025年6月中旬,印度在杰纳布河上的萨拉尔大坝突然开闸放水。这座大坝位于印度控制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个重要的水电工程。杰纳布河是印度河水系的一条大支流,从印度流向巴基斯坦。这次泄洪规模不小,据报道流量达到了每秒20万立方英尺,直接导致下游的巴基斯坦多个地区被淹。

具体来说,6月15日那天,印度打开了萨拉尔大坝的闸门。巴基斯坦方面统计,受灾最严重的是锡亚尔科特、纳罗瓦尔和古吉兰瓦拉这些地方,100多个村庄被水泡了,5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20多万人受到影响。洪水还毁了10万多英亩的农田,正赶上小麦和甘蔗的收成期,损失惨重,巴基斯坦政府初步估算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

印度这边给的理由是大雨惹的祸。印度气象部门说,6月前两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降雨量是正常水平的200%以上,萨拉尔大坝水位涨得太快,不放水的话大坝有垮掉的风险。印度还强调,他们是按《印度河水条约》的要求提前通知了巴基斯坦,程序上没毛病。

但巴基斯坦不买账。他们说压根没收到什么通知,印度这是单方面行动。巴基斯坦外交部直接开炮,称印度的做法违反了条约,还指责这次泄洪的时机太“巧妙”,正好卡在巴基斯坦农业的关键期,摆明了是想搞破坏。

要搞清楚这事儿,得先看看印巴之间的水资源恩怨。这得追溯到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那会儿。当时,印度河水系被一分为二,巴基斯坦是下游国家,靠着从印度流过来的水吃饭。分治后没多久,两国就因为水吵翻了天。

1960年,在世界银行的撮合下,印巴签了《印度河水条约》。这协议把印度河水系的六条主要河流分了:东边的拉维河、比阿斯河和萨特莱杰河归印度管,西边的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主要归巴基斯坦用。不过,印度可以在西边这三条河上搞点非消耗性使用,比如建水电站、灌溉啥的,但得保证下游的水量不受太大影响。

条约还设了个常设印度河委员会,双方各派人盯着,遇到问题先内部解决,解决不了就找中立专家或者国际仲裁。这协议签了60多年,算是全球水资源合作的典范之一,但问题从来没断过。

这些年,印度在西边河流上建了不少水坝和水电项目,巴基斯坦老早就看不顺眼。比如基尚甘加水电项目,巴基斯坦2013年告到国际仲裁院,裁决是印度可以建,但得保证下游的最小水量。还有拉特尔水电项目,巴基斯坦也抱怨说这会减少杰纳布河的水流,印度则说自己没超权限。

到了莫迪上台后,这事儿变得更敏感。2016年乌里恐袭后,莫迪放话说“血和水不能一起流”,意思是印度可能要重新考虑水资源共享。虽然后来没真撕毁条约,但印度加快了西部河流上的工程建设,巴基斯坦的警惕心直接拉满。

这次萨拉尔大坝泄洪,巴基斯坦认为印度是有意为之。他们觉得,印度完全可以慢慢放水,或者挑个对下游影响小的时候放,而不是赶在收成期搞这么大动静。印度则反驳说这是天气逼的,没得选。

巴基斯坦一口咬定,莫迪这是拿水当武器使。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莫迪这几年在对巴政策上确实挺硬气,水资源问题上也不例外。他上台后,印度不止一次拿水说事儿。比如2019年普尔瓦马恐袭后,印度就威胁要把东边三条河的水截下来,虽然这工程量巨大,短时间做不到,但这话放出来就够让巴基斯坦紧张的。

这次事件,巴基斯坦认为印度完全有能力控制放水节奏,却偏偏选了个最坏的时机,摆明了是想给巴基斯坦经济下绊子。他们还提到,印度这几年在西部河流上建的水坝越来越多,控制水流的能力越来越强,这种“水武器化”的可能性不是没根据。

但印度这边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强调,这次泄洪是紧急情况下的被迫之举,不是啥阴谋。印度水利部的数据显示,萨拉尔大坝的水位6月14日就接近警戒线,15日再不放水,后果不堪设想。他们还说,通知是发了,可能是巴基斯坦那边没收到或者没重视。

国际上对这事儿看法不一。有的分析认为,莫迪确实可能借机给巴基斯坦施压,毕竟他在国内靠强硬形象吃饭,离选举不远的时候搞点动作也不奇怪。但也有专家觉得,巴基斯坦有点反应过度,毕竟大雨这种自然因素不是人力能完全控制的。

就在印巴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6月20日表态了。中国外交部说得很官方:“我们关注印巴因水资源引发的紧张局势,敦促双方通过对话合作解决问题,遵守国际法和互助原则。如果双方愿意,中国可以帮忙调解。”

这话听起来中规中矩,但分量不轻。首先,中国跟巴基斯坦关系铁,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投了上百亿美元,巴基斯坦稳定对中国来说很重要。这次表态等于给巴基斯坦撑腰,让他们不至于在外交上太被动。

其次,中国跟印度也有自己的账。2020年以来,中印在喜马拉雅山边境对峙还没完全消停,中国这时候站出来,多少有点敲打印度的意思。毕竟,印度要是老跟巴基斯坦闹腾,中国的地区布局也得受影响。

再者,中国提出调解,摆出一副“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这不光是对印巴喊话,也是给国际社会看,显示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不过,印度估计不会买账,中印关系这么僵,印度哪会放心让中国插手。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表态挺满意,官方第一时间表示欢迎。但实际操作上,调解这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印巴都不太可能轻易让步。

这次泄洪对巴基斯坦的打击不小。农业是他们的经济命脉,洪水毁了农田,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巴基斯坦已经向世界银行申诉,要求调查印度有没有违约。联合国也派人去评估灾情,国际援助估计少不了。

对印巴关系来说,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巴基斯坦军方私下放话,如果印度再这么玩水,不排除采取极端手段,比如破坏上游设施。印度这边则加强了边境戒备,两国气氛越来越紧张。

中国在这场戏里的角色也值得琢磨。他们这次表态,既稳住了巴基斯坦,也给印度点了点压力。长远看,中国可能会借机在南亚站稳脚跟,尤其是在水资源这种敏感问题上多发声。但这也可能让中印关系更复杂,毕竟印度最不乐意看到的就是中国在自己后院指手画脚。

这事儿暴露了印巴水资源管理的老问题。气候变化让降雨越来越极端,人口增长又加剧了用水需求,两国都得面对水不够用的事实。但现在的情况是,双方缺乏信任,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好。

《印度河水条约》虽然还在,但执行起来漏洞百出。印度觉得自己在上游有主动权,巴基斯坦则觉得自己被卡脖子。要破局,双方得坐下来好好谈,靠国际机构协调。可惜,政治因素老是掺和进来,谈不出啥结果。

中国愿意调停是个信号,但能不能成还得看印巴的态度。短期内,这事儿估计还会吵一阵子。长远看,水资源问题不解决,南亚的和平稳定就是个空话。

印度开闸泄洪这事儿,表面看是自然灾害引发的争端,实际上是印巴几十年的恩怨再加上中国插一脚的结果。莫迪有没有拿水当武器,各有各的说法,但这背后反映的是南亚复杂的权力游戏。中国表态看似一锤定音,可实际效果还得时间检验。你咋看这事儿?欢迎留言聊聊。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