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拖垮中国交通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车太多?这几座山不移除就白搭
医师老付

每天早晚高峰,或是节假日出游,眼看着导航上那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好多人可能都忍不住抱怨,这车也太多了,路修再宽也白搭。

似乎所有人都把中国交通的病灶归结为汹涌的车海,但这个问题可没有这么简单。

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几座常年横亘在中国交通脉搏上的隐形“巨山”。

到底是哪些拦路虎,让我们坐拥世界一流的公路网,依然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一、弯道超车路通四方

中国这些年在交通建设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取得的成就让人看了直呼惊讶。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路腾飞,城市化进程也快得惊人,这公路建设就跟上了加速键,放眼全球,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遥遥领先。

2025年,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就突破了19万公里

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国家在修路这件事发展很快,建起了一张覆盖面极广的公路网。

这张网不仅包括了无数高速公路,还有大量的国道,省道和连接城乡的小路,哪怕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地方,也能通过公路当地跟外界联系,交通利性大大提升。

这种高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间的交通压力,方了大家出行,也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不过这张看似完美的交通网络,在实际运行中也一帆风顺,它同样面临着不少问题。

二、发展阵痛之道路梗阻

虽然中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最大的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拥堵,很多地方的道路车一多就堵成一锅粥。

稍微一到高峰期,比如早上八九点大家急着上班,或者傍晚五六点下班回家,那场面哪里是开车,分明就是挪车。

有时候一条主干道几公里能堵上个把小时,就看着车子一米一米地往前挪,急得人恨不得直接飞过去。

尤其遇到节假日或者某个商圈搞活动,那周边更是寸步难行,大家的时间都耗在路上了,心情也跟着堵成一团。

再来就是交通管理方面,个别地方交通管理不完善,车流乱七八糟。

还有一部路上的不文明行为,超速、酒驾、疲劳驾驶,还有乱插队、堵路口的,再加上行人抢道等,这些不文明的不安全的行为,不仅让路况更糟心,也增加了出事的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也是没少费心思,想方设法地在找出路。

比方说在技术层面,不少城市都开始玩起了高科技

大力引入智能交通系统,为了让城市的交通脉络更活络,很多地方也着手打通那些断头路。

另外面对上下班高峰期那种爆炸式的车流,有些城市也试着搞一些更灵活的招数

比如错峰出行,希望能把高峰期的压力分散掉一点。

不过这些办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燃眉之急,但深层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

三、三座“大山”的困扰

看了上面这些就会发现,说拖垮中国交通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车太多了,可仔细一琢磨,堵车的锅真不能全让车背。

实际上造成交通拥堵的,更多是几座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山”在作祟。

第一座“大山”,就是道路规划问题,很多城市,特别是老城区的道路多少有点先天不足,能承载的车流量是有限的。

当时规划的时候,可能没有预见到今天这番车水马龙的景象,有些城市的功能区和交通布局也不协调,导致车流乱窜,拥堵加剧。

比如一些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不够顺畅,大家出行只能挤在几条主干道上。

在城市规划时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新趋势考虑不足,也让现有交通设施显得有点落伍。

为了搬走这座“山”,像南昌就在大力构建智慧交通,优化信号灯,比如对209处信号路口进行方案调整,减少停车次数。

深圳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推动不少于100个拥堵节点整治,优化信号管控,还着手打通20条断头路,让城市脉络更通畅。

第二座“大山”主要是交通管理中那些让人挠头的问题,比如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不合理,有时绿灯时间太短,下一秒就变红灯,常常把人卡在路口。

或者限速标志频繁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生怕一不留神就违章,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通行效率。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中国不少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比如说北京,深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方面建设甚至可以说是国际领先。

第三座“大山”,是一些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习惯。

路上乱窜加塞,开车时玩手机,甚至酒驾、疲劳驾驶等,这些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让交通秩序变得混乱不堪。

为了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每年12月2日的全国交通安全日,各地都会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此外交通信用体系也越来越健全。

有关交通管理一个可以参考的成功例子就是香港,这座人口密集的城市却很少出现严重的拥堵。

秘诀之一就是通过高昂的购车、养车成本,大大减少了私家车上路,让90%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虽说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经验,但总的来讲,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尽量减少私家车的高频拥堵,这个大方向是没问题的。

要把这三座“大山”搬走虽然不容易,需要时间,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持续发力,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出行的人都能多一份自觉,多一份责任心。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三座“大山”迟早都能被我们搬走,让中国的道路真正畅通,安全起来。

结语

中国交通堵不堵,不是一句车太多就能简单概括的,那些真正拖后腿的,其实是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还有我们每个驾驶员的习惯这些老毛病。

不解决这些问题,路修得再宽再平那也白费,所以要让出行真正顺畅起来,光靠政府砸钱修路肯定不够。

只有这些拦路虎都解决了,城市才能真正地跑起来,老百姓的出行才能少点烦恼,多点舒心。

信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2024-10-15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北青网2023-10-10他山之石:这样治堵

2025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展望

2025-06-09 22:11·交通科技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