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细雨悄然叩窗,淅淅沥沥,仿佛为今天的六月六轻轻洗尘。记忆中的农历这一天,总被金灿灿的阳光浸透。当雨住云开,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晾衣绳上必定挂满丝绸与衣裳,如同流动的彩霞。大人们深信,这盛夏被雨水洗过的骄阳,是天地间最纯净的祝福,能彻底驱散积年的晦暗与虫蠹,为织物深深注入阳光的暖香和“六六大顺”的期许。孩子们则郑重地解下端午系在腕上的五彩丝绦,俯身将它们安放在深深的车辙里——小小的仪式,寄托着车轮带走稚气与病痛,碾出坦途的心愿。
母亲的记忆里,这天格外忙碌。她常念叨起过去,那时节,雨后的清新空气里,她必定要弓着腰,穿行在挂着水珠的碧绿棉田,手指灵巧地为棉株“打尖”——掐去顶端的嫩芽。她说,雨水滋润后再经这番打理,秋日里定能收获更饱满的雪白云朵。那青筋微凸的手,在湿润枝叶间一掐一捻的动作,是土地与汗水写下的最朴实的丰收祷文。
相传这一天,还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妻子、养蚕缫丝的始祖——嫘祖的诞辰。因此,六月初六也被视为中国最古老的“母亲节”,感恩这位“先蚕娘娘”赐予我们华美丝绸与智慧的同时,也感念天下母亲如大地般无私的滋养。无论是雨后初晴的晾晒祈福、藏绳祈安,还是田间精心的劳作,这点点滴滴的习俗,都饱含着对“顺遂”最深沉、最温暖的祈求。它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流淌在血脉里,对勤劳、安康与母亲恩泽的永恒礼赞。雨丝与晨光在天际交会,那晾晒的不仅是绸缎衣裳,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地母亲与人间慈母最深情的致敬——雨露阳光,皆为天赐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