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1928年,一对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戴着脚镣手铐,在刑场上宣布结婚
路生观史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人》连载


爱国情怀延续着我们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山河人》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分上、下二册,《红色经典故事》《民国温情往事》从微观历史入手,讲述了100多位位英雄人物的爱国故事,让人们想起了无数的英勇战士,是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交织成一幅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壮丽的画卷。

同时,本书在上、下两册中以别册的形式插入了《日本罪悔记事》,讲述了日本人民包括部分参战日本老兵在日本战败后于反思中选择的忏悔之路,引导人们向善而行。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促使后人正视历史,避免重蹈覆辙,展现了深刻的反思和赎罪之意,对于促进中日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英雄如山河日月焕发的活力与光彩,在我们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之路上,成为无限可能。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国人民以一股坚定而刚毅的意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无反顾地捍卫着自己的国家。本书向人们传递了“无愧养育,爱我山河”的爱国理念,以及告诉人们只有学习英雄精神,才能汲取奋斗的力量,而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红色经典故事》|上篇

你是山河



04.


1928年,一对二十岁出头的青年

戴着脚镣手铐,在刑场上宣布结婚


撰文|路生


佛山,简称“佛”,广东省地级市。之所以被称为佛山是因为唐代罽宾国(又作凛宾国、劫宾国、羯宾国,为古代西域国名,位于开伯尔山口附近)僧人在此建寺、讲经,弘扬佛教,曾在一个叫“塔坡岗”的地方供奉三尊铜佛,并认定这是“佛家之山”。

佛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忠义乡,即:明代正统年间,广东洪水为患,农田失收,朝廷赋税不减,终于酿成1449年爆发的黄萧养起义。1450年,明将董兴率军队至,黄萧养兵败被擒,起义失败,佛山城围立解。其后,皇帝论功赏赐,封冼灏通等二十二人为“忠义官”,建“忠义流芳祠”,佛山赐名“忠义乡”。

这个有“佛”、有“忠义”的地方,清代与民国出了不少会拳脚的名人,如: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等,所以,佛山也被称为“武术之乡”。今天讲述的这位英雄,她不信“佛”,心中也没有维护封建王朝利益的“忠义”,更不会拳脚,却因为拥有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成了佛山人民心中光芒永放、生生不息的大英雄。



她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在今天的佛山市有一所小学,前身是“五四”时代进步青年郭鉴冰等人于1920年创办的女子学校。1991年7月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该校改名为佛山铁军小学。“铁军”就是这位英雄的名字。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铁军”应该是一个英雄的集体,但在这里,她却是一个人,纪念革命烈士陈铁军,而她的精神就像铁军小学里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读书声,擦亮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空。

在陈铁军的事迹里,最感人的是她和爱人的婚礼,她的爱人叫周文雍。

1928年2月6日,是陈铁军和周文雍结婚的日子。他们在遍体鳞伤和脚镣手铐里,深情地搀扶与依偎着,走向了婚礼的现场。

周文雍说:“把你的手给我吧,让我们手牵着手……”

陈铁军伸过带血的手,握住了同样带血的周文雍的手,在血的伤口的疼痛里,他们幸福地微笑着感受到了对方的体温与心跳。

一步、两步、三步……陈铁军和周文雍走向婚礼的时候,生命也在走向终点。

忽然,周文雍停了下来,重重地握了陈铁军一下:“就让我们把刑场变成礼堂,就让反动派的枪声成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陈铁军松开周文雍的手,与周文雍一起并肩而立,却又忍不住将头温柔地斜倾在了周文雍的肩上,定格成了一生的美丽。

陈铁军和周文雍就这样将深埋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庄严地宣布了自己的婚姻:


我和周文雍以前是假夫妻,在一起工作了几个月,合作的一直很好,现在也有了很深的感情。但为了革命工作,我们没有时间去谈个人的感情。如今,在这里,我们要结婚了。在这里,就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在场的人们被感动得心痛、流泪,但敌人却认为这是“反动宣传”。于是,枪响了!

因为枪声,人们永远地记住了陈铁军和周文雍结婚的地方——广州东郊的红花岗刑场;也永远地记住了陈铁军和周文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的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悲壮动人的婚礼。

应该说,陈铁军和周文雍的婚礼是“完美”的,与“完美”相伴的还有他们的结婚照和诗。

1928年1月27日,这一天是大年初五,街上的人们还在享受着新年的幸福,因为叛徒告密,陈铁军和周文雍同时被捕,进了监狱。敌人使用了“吊飞机”“老虎凳”等酷刑,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党组织的任何秘密。见酷刑没有用,敌人开始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做周文雍的工作,假惺惺地说:“周先生,我知道你深爱着陈女士(陈铁军),陈女士也同样深爱着你。但你们终究没有正式结婚。你为了自己的信仰,英勇献身本是值得敬仰的,然而你想过没有,陈女士可能就会因为你,也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你于心何忍呢!你们还很年轻,如果能在一起生活,并好好的活下去,这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事。你又何必如此固执而白白牺牲呢!”

周文雍早就看清了敌人的真实意图,说:“主义、理想、爱情、人生,是多么高尚的词语,但你们懂它们的真实意思吗?你们不懂,也不会明白共产党人的情怀,更加不会懂的一个革命者的真正幸福。”

敌人气急败坏,决定杀害周文雍。

在被押赴刑场的前一日,也就是同年的2月5日,周文雍提出要和陈铁军见面。原因是,以前在“家”中,他和周铁军始终保持着同志关系。但在工作中,他们都被对方革命忘我精神深深的吸引。两人在并肩作战的同时,渐渐就产生了情感,不过都知道形势险峻,为了革命,只得把爱意埋在心底。敌人同意了他的要求。

见面后,陈铁军和周文雍看着血淋淋的对方,只有默默注视。

好一会儿工夫过去,陈铁军才看到周文雍身后的墙上有很多字,原来是敌人曾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但周文雍慷慨激昂地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陈铁军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周文雍却笑着对她说:“我们来拍张合影吧,就当是结婚照……”

这就爱的表白?

陈铁军擦干眼泪,心照不宣地和周文雍站在了牢门前,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也让照片上的自己与爱人同时没有了一丁点儿新娘和新郎的样子。没有鲜花、钻戒,周文雍给陈铁军送上了一份最浪漫的礼物——一条围巾,并“将围颈之巾转绕其妻(陈铁军)颈上,并与之握手;其妻则手持周颈部之绳,使勿缚急。”他们留下的唯一一张“铁窗前的合影”,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中的珍贵影像。(黄黎《刑场婚礼堪绝唱》 人民政协报 ,2023年02月16日)

周文雍,1905年出生于广东开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1927年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继续领导广州工人坚持革命斗争。期间因工作需要,与陈铁军假扮夫妻,和陈铁军以假夫妻名义租房子,在广州建立中共地下市委机关。


革命的友谊与爱情就是在这时候建立起来的。

周文雍和陈铁军假扮夫妻后,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广州工人暴动。为了揭露反动面目,周文雍带领失业群众请愿,被捕入狱。“妻子”陈铁军和大家一起制定营救计划,她派人把关押周文雍的地点搞清楚后,又让人设法告诉周文雍不饮茶水,以引起“高烧”,说是患了伤寒;再发动狱中难友起哄,迫使敌人把周文雍从监狱送进医院。随后,组织埋伏在医院的便衣武装,将周文雍成功救出。

救出“丈夫”后,周文雍与陈铁军双双投入了广州起义准备工作,任起义总指挥部委员兼广州工人赤卫队总指挥,被选为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秘书),陈铁军则带着女工们,日夜赶制红领巾,以作起义时的标志用。革命的友谊与爱情就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开始升温,但这对革命的“夫妻”却没有时间去表白,依然是假扮的夫妻。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但因敌我力量悬殊,经过三天浴血奋战,周文雍和陈铁军撤退到当时的省委所在地香港。1928年1月初,周文雍与陈铁军,为了革命的成功,两人又以知难勇进的英雄气概,扮成夫妻潜回广州,继续战斗,随后双双落入敌人的魔掌中。

从起义爆发到潜回广州,再到落入敌人的魔掌,这中间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接下来的日子,便是这对假扮夫妻各自面对敌人酷刑的思念与祝福,爱在这里成了一个不需要表白的、埋藏于心底的动词,进而成就了牢门前与刑场上的那一幕幕。



今天,人们都说,广州起义爆发时,广州苏维埃政府的红旗上,也有着陈铁军的针线,而那针线走过的也是陈铁军传奇的一生:


1904年3月,陈铁军生于佛山一个华侨糖商家庭,原名陈燮君。她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年代。时代的革命洪流不断地冲击着佛山这个小城市,也把革命的曙光带给了她。童年时,家人将她送去上学,父母也曾许配给当地一个富甲全市的巨商的儿子,但落落大方地与对方见面后,她却发现了对方竟是个庸俗不堪的小老板,于是便冲出封建家庭,离开佛山,前往广州去寻找光明出路。

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组织的宣传队,那些大声疾呼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女青年,像春雷一样唤醒了陈铁军幼稚而热烈的心。从此,她为追求进步,给自己改名铁军,表示跟“旧我”决裂,决心跟共产党走,誓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进步青年一起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陈铁军受到了同学们的爱戴,被选为中山大学中共党支部委员。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劳动妇女运动,被选为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兼第三届委员,还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


枪响了,不是一枝,而是两枝,甚至很多枝,枪声可以终结革命人的生命,但却终结不了革命人的理想以及爱情。在枪声里,周文雍和陈铁军紧紧的相拥在一起,中弹后的最后时刻,他们用尽最后的气力,艰难地发出了最后一句话:“同志……们!革命到……底!!”这话说给同志,也说给了他们自己。他们曾经并肩而立,是人间世最美的新娘和新郎,他们身后就是陈铁军可爱的家乡——佛山。

生命就这样被定格,那一年,陈铁军24岁,周文雍23岁。“佛”不语,敌人也没有人因为陈铁军与周文雍悲壮举动而放下手中的枪,但至今,佛山人仍将他们的精神融入血脉,从今天从那张充满温情的泛黄照片中,体会着他们始于爱情的心动和为革命而停止的心跳,并不断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成了可以超越一切的正能量。

1957年,周文雍的家乡广东开平为周文雍、陈铁军夫妇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陵园占地3亩,碑高9米,附设两间烈士陈列室。1980年重修。1997年,因陵园场地狭窄,已远远不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扫墓人的需要,往往人群挤迫,难以容纳。为此,开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征地7公顷,高标准扩建陵园。陵园面积由原来的2千平方米扩大至2万平方米,建有纪念馆、凉亭、长廊、零散烈士墓区等,以及围墙、管理处、园林绿化等配套工程,成为了当地集学习、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2009年,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一同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2022年4月6日,CCTV国家记忆,《绝笔-第二季》播出,以题为《牺牲前才说起爱!狱中,他给爱人留下深情告白》讲述周文雍、陈铁军的故事。

2023年2月28日晚,华南理工大学创排的歌剧《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大剧院上演,歌剧以广州起义95周年为契机启动创作,致敬英雄模范人物。创新唱响红色故事,感受红色革命精神,为红色经典注入新活力。周文雍、陈铁军英勇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前进,触摸红色文化脉搏,赓续红色血脉,为祖国的发展创造新辉煌。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