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高考放榜后,这个“固定节目”又来了!
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

每年六月末七月初,空气中除了弥漫着金榜题名的喜悦,总还飘荡着一股令人心焦又愤怒的气息——高考诈骗季,又双叒叕准时上演了!

喜报刷屏的热闹还没散尽,另一幕“固定节目”已悄然开场:又有家长被骗了!钱打了水漂,孩子的宝贵志愿填报时间被耽误,最终落得个“钱学两空”的惨淡结局。

套路?老掉牙了!

无非就是那些熟悉的剧本:

  • “内部指标” —— 仿佛招生办是他家开的。
  • “计划外名额” —— 听起来神秘又诱人。
  • “低分上名校” 的承诺 —— 985、211、“双一流”仿佛唾手可得。

骗子们拍着胸脯保证:“只要钱到位,名校大门为你开!” 不少分数不理想的考生家长,在巨大的焦虑和不甘中,听到这些“希望”,心里难免犯嘀咕:“万一…是真的呢?

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结局往往是:钱一转,人消失,电话拉黑,微信不回。 孩子错过了正规的志愿填报黄金期,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甚至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骗子卷款跑路,只留下家长和孩子在绝望中凌乱。

骗局的本质?精准拿捏“焦虑”七寸!

说到底,这种骗术能屡屡得手,就是因为它死死掐住了高考后家长最脆弱的那根神经——焦虑与不甘心。看着孩子的分数,想着未来的竞争,很多家长迫切地希望能“托关系”、“找门路”、“绕个道”,用钱为孩子“砸”出一条通往名校的捷径。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最该看清、也最打脸的现实:

那些真正有钱、有权、有势的家庭,如果孩子高考考砸了,他们最常见的、最普遍的选择是什么?

是铤而走险“找人操作”高考吗?

不!

是——出国留学!

看看那些我们熟知的富豪、明星、企业家,看看他们子女的升学轨迹。家里明明手握丰厚资源和人脉,为什么孩子分数不够时,宁愿光明正大地花几十万、上百万送孩子去国外读大学(哪怕排名可能不如国内顶尖名校),也绝少听说他们去“走灰道”、买“内部指标”?

原因再简单不过,也再深刻不过:

  1. 高考,是碰不得的高压线! 它是中国最敏感、监管最严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国家考试制度之一,堪称一条带电的高压红线。在这套庞大而精密的机器面前,几乎没有“操作”的空间。谁敢碰?风险巨大到难以承受!
  2. 代价,远超想象! 一旦东窗事发,不仅孩子的前途尽毁(入学资格取消、甚至可能涉及法律问题),整个家庭的社会声誉、甚至父辈的事业都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这种风险,是任何理性、有实力的家庭都绝对不愿、也不敢承担的!
  3. 合法路径,清晰可控! 对于他们而言,出国留学虽然花费不菲,但路径清晰、合法合规、风险可控。钱花了,明明白白拿到offer,稳稳当当去读书。何必去赌一个虚无缥缈、后患无穷的“灰道”?

所以,当你还在犹豫,还在纠结那个“看起来有点门路”的“指标哥”、“关系户”靠不靠谱时,请先冷静下来,狠狠问自己一句:

“那些真正手眼通天的人都不敢碰、不愿碰的高考红线,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搞定?你手里的那点‘资源’,能比他们更硬?能承担比他们更大的风险?”

醒醒吧!这盆冷水必须浇透!

高考可以失利,志愿可以调整,人生道路远不止一条。最可怕的失败,是把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押注在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里!

能救孩子的,从来不是什么“奇迹”或“玄学捷径”,而是:

  • 清醒的理性: 认清现实,接受分数,识破骗局。
  • 扎实的规划: 认真研究志愿填报规则,充分利用每一分,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包括下一批次、征集志愿、高职专科、复读、正规的中外合作项目等)。
  • 靠谱的兜底方案: 了解所有正规的升学途径,为孩子准备Plan B, Plan C。
  • 长远的眼光: 大学只是起点,未来的发展更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持续的学习能力。一次高考,决定不了终生。

家长们,请牢记:

  • 所有声称能“低分高就”、“花钱买分”、“破格录取”的,99.999%是骗局! 剩下那0.001%,你也遇不到,更赌不起!
  • “内部指标”、“计划外名额”?不存在的! 阳光高考之下,录取规则透明公开,请认准各省教育考试院官方信息。
  • “成功案例”?都是剧本! 骗子精心编造的“故事”和PS的“截图”,只为引你上钩。

别再被焦虑蒙蔽双眼,别再为虚无的“捷径”付出惨痛代价!

通往理想未来的路,从来就没有什么“后门”和“特殊通道”。最坚实、最可靠的路,永远是脚下那条需要脚踏实地、理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正途!

转发给身边的高考生家长,多一分清醒,少一个悲剧!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