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花3000亿元!把渤海水引入新疆,能新增18亿亩良田,为何没动工?
桑榆TALK

“水利兴,则新疆兴”。

新疆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但天不遂人愿,新疆的水资源非常匮乏,以当下科技,能否借助人力改变新疆困局?

“引渤入疆”就是其中一个讨论方案。

引渤入疆也被称为“海水西调”,计划从渤海西北海岸取水,一路经过内蒙古、燕山、阴山,接着从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后流入新疆,共穿越四条山脉、一个湖泊,途径中国西部八大沙漠。

引渤入疆工程大致可分为两期。

第一期:渤海到内蒙古段铺设直径3.2米运水管道。

第二期:内蒙古到新疆段铺设直径5.8米运水管道,并修建海水淡化工厂。

项目第一期预计投入628亿元,工程预计总投入3000亿元,新疆能得到什么?

18亿亩良田。看到这个数据我也很惊讶,因为中国现在总耕地面积也才19.29亩(2024年数据),耕地红线是18亿亩。

如果引渤入疆工程,能让新疆额外多出18亿亩良田,你知道这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吗?

目前,中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粮食,例如2024年进口1.58亿吨粮食,其中以大豆(67%)、玉米、小麦为主。

如果多出18亿亩良田,意味着中国将彻底摆脱进口依赖,在粮食方面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并且每年还能大量出口。

此外,新疆农业蓬勃发展,还能有效缓解东部、中部失业压力,争取让大家都有活干,当大家手里有钱了,就会去消费,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既然引渤入疆的预计效果这么好,为什么迟迟没有动工?

引渤入疆计划每年从渤海抽3.65亿吨海水,但是沿途铺设的管道成本极其昂贵,此为其一。

引渤入疆把海水从平原抽到1200米的高度,抽水能耗成本极其昂贵,此为其二。

海水并不是直接灌溉,需要先经过淡化,那么海水淡化的成本又是一笔巨大开支,此为其三。

虽然不知道海水淡化的具体成本是多少,但能通过反推来讨论。

如果海水淡化成本低,那么沙特、以色列等沿海国家,完全不用搞什么滴灌技术,全都造海水淡化厂,24小时淡化海水就完了,甚至我国北方沿海城市,例如北京、天津,也可以大量修建淡化厂。

为什么即便沙特这么富裕的国家,海水淡化也只是占一部分比例,恰恰说明,海水淡化的成本太高。

此外,海水中杂质较多,如何处理海水中的“残渣”,处理不好还会加重新疆土地盐碱化。

由于是管道运输,万一中途地区遭遇地震,管道损毁后,大量海水流到其他地方,是不是也会污染当地土壤和水域,破坏沿途生态环境,想想修复的费用就心疼。

另一个问题可能稍微有点“娱乐”。

管道修建在荒郊野外,也没有监控摄像头,万一谁想不开,恶意破坏管道,咋办?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其实,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增加18亿亩良田”,是否太理想化了。

专家为什么能得出“18亿亩”这个结论,是基于引渤入疆的水资源,并不全都是直接灌溉农田,而是希望通过蒸发,让新疆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提高,从而提高降雨量,最终达到治理沙漠的效果。

茫茫沙漠经过大量降雨,变成一片片绿洲,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所以才推测出了“18亿亩”的数值。

但自然降雨,并不是这么简单,水汽上升到空中,具备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并不能完全保证,水资源能降落在缺水的地方。

不然你想,如果此方案可行,沙特早就变成绿洲了。

所以引渤入疆能让新疆增加18亿亩良田,只是理想化的数值,并不代表实际数值。

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价格”。

新疆农业用水成本通常低于1元/吨,如果把修建管道、海水淡化、设备维护、场地人员成本等一系列成本计算在内,一吨水的价格往往要超过10元。

昂贵的用水成本,会体现在农产业的市场售价上,哪怕真的增加18亿亩良田,种出来的粮食价格翻了好几倍,到时候卖给谁去?

所以,引渤入疆这事,不仅要考虑方案是否可行,还要考虑综合成本。

目前,引渤入疆这事,只是一个想法,并且可行性不高,如果遇到相关骗局,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