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刘德升给少年钟繇上的三堂书法课
青溪书法

《笔墨江湖:刘德升给少年钟繇上的三堂书法课》


第一课:行书的诞生——比楷书更早的"书法网红"‌

"小钟啊,你看这根藤蔓,"刘德升晃着手中的树枝,在沙地上划出蜿蜒的线条,"像不像你昨天偷喝的酒壶里漏出来的轨迹?"

十五岁的钟繇蹲在抱犊山的溪边,看着老师用树枝写出的字:既不像官府文告上的隶书那般板正,也不像街头告示的草书那样狂放。这些字仿佛会跳舞,有的笔画勾肩搭背,有的部首眉来眼去。

"这叫行狎书,"刘德升得意地捋须,"就像隔壁酒肆老板娘——看着端庄,走路却带着三分俏皮。"

钟繇突然发现秘密:"老师!这些字怎么像从汉简上跑下来的?"他翻出怀里藏的《居延汉简》残片,上面的"令""史"等字果然与老师所写神似。

"聪明!"刘德升拍腿大笑,"行书两条来路:一是草书耍流氓——"他唰唰写下狂放的"为"字,又渐渐收敛成行草;"二是隶书赶时间——"这次他模仿小吏快速记录,把隶书的"君"字连写成行楷。

溪水哗啦啦地见证着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千八百年后,敦煌出土的《李柏文书》证明他们是对的——公元328年的文书上,行书早已活得滋润,楷书还是个穿开裆裤的娃娃。


第二课:隶书才是亲爹——楷书别乱认祖宗‌

某日钟繇抱怨:"韦诞他们笑我写的隶书像老农挖地!"刘德升闻言,直接把他拽到《张迁碑》前:"来,给碑磕三个头,这是你楷书的祖爷爷!"

"看这'之'字的捺脚,"刘德升比划着,"像不像你楷书里的捺?再看这'子'字的弯钩,是不是跟你写的《宣示表》一个模子?"钟繇突然发现,自己苦练的楷书笔画,原来都是隶书整容后的样子。

刘德升坏笑着掏出两件"文物":一件是西汉的《五凤刻石》,上面的"年"字还带着篆书尾巴;另一件是东汉《曹全碑》,"蚕头燕尾"活像楷书的前世写真。

"楷书就像县城暴发户,"刘德升总结,"明明靠隶书老爹发的家,现在倒装起贵族了!"后来考古队在甘肃甘谷发现的汉简证实,早在东汉就有了楷书笔画,但全都裹着隶书的"乡音"。


第三课:丑书大法好——跟钟繇学审美反套路‌

"老师,阮瑀说我的字丑!"钟繇委屈巴巴。刘德升反手甩出一卷《石门颂》:"这字像醉汉打架,美不美?""美!""这《西狭颂》像熊瞎子爬树呢?""更美了!"

钟繇对着"丑书"开启吐槽模式:

《张迁碑》是"老农挥锄头"
《好大王碑》是"孩童堆泥巴"
《爨宝子碑》根本是"石头长青春痘"

刘德升突然正色:"知道为什么这些'丑'字能活两千年吗?"他让钟繇摸碑上的凿痕:"这一刀是工匠的呼吸,这一撇是石头的脾气。"又指着《礼器碑》的飞白:"看见没有?这是毛笔和石碑的爱情故事。"

多年后,钟繇在给儿子钟会的《笔骨论》里写道:"今人学书如驯兽,岂知古人写字是撒野?"


气得当代书法教授摔了茶杯——因为实验室证明,临摹"丑隶"的学生,比死磕田楷的更容易写出个性。


课外辅导:田英章老师对不起了‌

(钟繇穿越到现代书法班的吐槽)

看见孩子们在印着"田楷九十二法"的作业本上描红,钟繇的胡子都翘起来了:"我们当年在山上追野兔找笔势,现在倒好,把字关进Excel表格?"

他偷偷改了几个学生的作业:

给"永"字加点《石门颂》的波浪
让"天"字的撇捺像《张迁碑》那样吵架
在"道"字里藏个《广武将军碑》的鬼脸

结果这些作业被老师打了大红叉。钟繇气得连夜刻了块碑:《论当代书法教育的十八种死法》,埋在了书法考级中心门口。


毕业典礼:五体混搭的终极奥义‌

三年后结业考试,刘德升给出终极考题:"把《急就章》写成摇滚乐!"
钟繇交的答卷让全场傻眼:

篆书的圆劲(假装很古老)
隶书的波磔(摇摆节奏)
行书的缠绵(主旋律)
楷书的端正(假装乖巧)
草书的狂放(吉他solo)

"记住,"刘德升最后说,"所有让你'必须先学XX体'的老师,不是笨就是坏。"这句话被钟繇刻在砚台底下,后来苏东坡挖出来当座右铭。

(全文完)


[注]文中所有"考古发现"均为真实史料,但刘德升的毒舌属艺术加工。毕竟如果东汉有微博,这位行书鼻祖绝对是个天天上热搜的怼人大V。

书法源流正本清源:‌
①楷书源于隶书,非基础书体,篆隶才是根基;
②行书独立发展,与楷书同源隶书,绝非楷书快写或潦草变形。
③‌学书当溯本求源,破除“楷书中心论”误区。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