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泊驻沪上的“路易号”,载着“流动的盛宴”
ELLE世界时装之苑

屏风般的图景上,是塞纳河畔的安尼叶荷小镇,1859年,路易威登工坊诞生于此。它无声讲述着起点:一切始于守护行装,保护每一次出发与抵达。两条并行的时间线,讲述着路易威登与航海世家自始以来的交织。

自然影像流淌,数不清多少只的路易威登Monogram旅行箱悬在半空,这是OMA设计师重松象平的作品“箱筑奇景”,带来移动的、微眩感——正像坐船。

慢慢探索,贯穿路易威登旅行艺术核心的典藏之作纷纷呈现于眼前——箱包是始终的核心:一张100年前的老海报,印着专为乘船旅行设计的Steamer手袋、衣橱旅行箱与手提硬箱,宛如最早期的“包袋全家福”;几个形态各异的手袋,飞机、驳船、灯塔,均是旅行所见之景;从革命性的Gris Trianon帆布,到专为高级时装衣橱量身定制的Monogram纹样衣箱,古老的专利证书、奇趣的包袋造型、早期经典广告作品.....时光荏苒更迭演变,仿佛可以听见它们正在讲述着路易威登与旅行家及文人雅士共谱的时代故事。百年来,箱包们装过大大小小的故事,关于使用者,更关于创造者。

让藏书展厅活起来的,是一本旧书——海明威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

书的开篇讲了个有点传奇的故事:他以为丢了的宝贝手稿,在一个路易威登的旅行箱里失而复得。大文豪和箱子,此刻都有了温度:原来,谁都会“丢三落四”,但好在,我们还有个箱子,能守着那些容易溜走的灵感和念头,并把那些“流动的盛宴”般的好时光,时刻带在身边。

早在1928年,路易威登推出的帆布藏书箱便考虑到了这一需求,这与加斯顿-路易·威登对文学的迷恋脱不开干系——上世纪初,一张印着木工工坊图案的藏书票,曾夹在他的书中。冥冥之中,书页间的工坊意象,最终也守护着书本本身——它们被旅行箱妥帖安放,将文学带往世界。如今,这份对文学的热爱与渊源延续到了品牌出版社呈现的一系列旅行及精装书籍中。

家大业大的“路易号”,既然造了艘船,自然也想试试别的海域。香氛、运动、时尚都成为了它航行的海域。

1927年的古董香水“逸时”静静立着,背后是当代调香大师Jacques Cavallier Belletrud的现代演绎。不同时代的气味,在此隔空对话;给F1赛车轰鸣的终点、给世界杯足球的狂欢巅峰、给奥运会人类拼尽全力的那一刻——定制的奖杯箱伴随着每一次胜利的呐喊,人类的极致胜负,有时就浓缩在这方寸之间。

Alma、Speedy、Noé、Keepall、Petite Malle......历任艺术总监和创意总监Marc Jacobs、Nicolas Ghesquière、Kim Jones、Virgil Abloh和Pharrell Williams的代表之作宛如一条时尚世界的时间长廊。

看过盛满故事的箱子,感官也需要片刻停歇。三层甲板上,Le Café Louis Vuitton餐厅静候着,是旅程中一处恰好的驿站。室外露台,有点海滨假日的闲散感,走进里头,再次被温润的色调与满墙的书籍包裹。找个位置坐下,打开菜单,下一感官——味觉即将开启旅程。

东西方菜色,在这里融合成一道道精妙菜肴。比如“Monogram Raviolis”意式饺子,皮子印着经典花纹;“路易号”的鲷鱼,配着佛手柑的香和时蔬的鲜,清爽利落;沪式三明治里是油封鸭腿配夏甘蓝,扎实又带着新意;收尾的“桃子夏洛特”,融了茉莉花茶的香气,一口下去,江南风味里混着法式的甜。行政主厨Leonardo Zambrino和甜点主厨Zoe Zhou的手艺,背后是巴黎和圣特罗佩老牌餐厅的影子,但落到盘子里,多了些本地的心思。“东西合璧”,混着点上海、成都的滋味,丰富又不失和谐。

走出餐厅,城市的灯火已渐次点亮。夜色中,“路易号”顶部层叠的硬箱轮廓愈发清晰——那是曾随巨轮穿越风浪、守护行囊者的抽象化身,如今成为这静泊之舟的冠冕。

再次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是这里?为什么是船?几乎与航海时代“共生”的路易威登泊驻沪上,而脚下这座城市,其肌理中本就交织着出发与抵达。从吴淞江的古老桨声,到开埠后万舸云集的“东方门户”,上海的故事,始终围绕着移动与停泊展开。

图源:品牌官方

编辑:notcoco

设计:Gan Tian

撰文:Luca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