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宝宝的过程中,不少父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宝宝一见到“某人”就大哭不止,老一辈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孩子不懂事或者有什么“说法”,但其实背后有着科学的原因。作为父母,了解这3个真相很有必要。

陌生感引发的恐惧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熟悉身边经常照顾他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些熟悉的面孔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然而,当宝宝见到陌生人时,陌生的面孔、气味和声音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
宝宝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陌生的事物往往会产生警惕心理。例如,家里来了一位许久未见的亲戚,当这位亲戚想要抱抱宝宝时,宝宝可能会因为不熟悉对方而大哭起来。这是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父母此时不要强迫宝宝与陌生人接触,而是要给宝宝一些时间去适应。可以先让陌生人与宝宝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微笑、说话等方式慢慢拉近与宝宝的距离,等宝宝逐渐放松警惕后,再尝试让他们进行更亲密的接触。

过往不愉快的经历
宝宝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会记住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如果宝宝曾经和“某人”有过不愉快的接触,那么再次见到这个人时,就可能会因为回忆起当时的不愉快而大哭。
比如,有一次带宝宝去医院打针,护士给宝宝扎针时宝宝感到很疼,从那以后,宝宝再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可能会大哭。因为在宝宝的记忆里,穿白大褂的人会带来疼痛。父母要留意宝宝的这些经历,当宝宝因为过往的不愉快经历而对某人产生恐惧时,可以耐心地安慰宝宝,向他们解释情况,让他们知道现在不会再发生那样不愉快的事情了。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帮助宝宝消除这种恐惧,比如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医生护士治病救人的故事,让宝宝对他们有新的认识。

敏锐的感知能力
宝宝的感知能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敏锐得多。他们能够察觉到成年人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包括他人的情绪、气场等。如果“某人”当时的情绪不好,比如很焦虑、烦躁,宝宝可能会敏锐地感知到这种负面情绪,从而感到不安和害怕,进而大哭起来。

例如,一位亲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情很糟糕,来到家里时虽然表面上强装笑脸,但宝宝还是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负面气场,于是就大哭起来。父母要理解宝宝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先把宝宝带离这个环境,让宝宝到一个舒适、安静的地方,等宝宝情绪稳定后,再和宝宝解释情况。同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在和宝宝接触时尽量保持积极、平和的情绪。

宝宝见到“某人”就大哭是有原因的,父母要多观察、多思考,了解背后的真相,用正确的方式安抚宝宝,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不安,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