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历史文中的经典,酒徒《隋乱》中战无可胜的李旭终究还是败了!
追封者影


尘世的浊,染不透莲的清;世俗的蝇营狗苟,抹不掉人心的正气。

《隋乱》又名《家园》,是部以隋末历史为背景的架空小说,故事以一小人物李旭为视角,分析世俗人心之丑恶。

在一个总体为自家谋利益的社会政治环境里,李旭却能守正本心,平乱抚民,上报国恩,为护国保家怎样从一懵懂青涩少年变成弯腰的青松,在纷杂的乱世里不为诱惑所迷。

但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一心平叛尽忠职守的李旭,终究敌不过朝堂的戚戚小人,终究倒在了亲友的背叛之中,数万博陵军溃败,常胜将军淹没于滔滔黄河水。

他的心太软了,是他的善害了他,可他的善又是一面照妖镜 ,绘出了朝堂政争的尔虞我诈,世家草莽的唯利是图,也绘出了少年成熟蜕变的沉重代价。

一本好的小说(普适性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动情,能牵动读者的情感,给读者以情境的体验与心灵上的提升。

《隋乱》这本书,虽写历史,但不乏借古讽今之味,以纯性忠厚的少年赤诚,看社会人际交往之法。

少年李旭的赤诚心态,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拥有过,遇到曲折阻扰后尝试学习改变的过程也曾有过。

可有些人如张秀般“学会了”,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有些人如李旭般“学个半懂不懂”在一次次现实的选择中烦恼异常……这种人生经历的体验感,是文中动情的主要来源。

而偏离预期的昙花一现则是悲伤中的惋惜珍重。

按故事的发展脉络,李旭必然要在为隋殉葬和投靠李世民成为开国功臣之间做个抉择。

读者的心理预期大多是第二个,可作者恰恰选择了人们不愿面对的事实。因为第二个事实意味着这个社会上不容许真诚存在,人的生活和梦想终究要屈服于利益。

同时选第一个,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在道德品格上更符合人类理想,也更能突出情感上的心理落差,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小说最后那一句“渤海国”,又隐隐表现出遁世的思想,于上面的抉择中又走出了第三条路,给了读者一个希望,一点想象的空间,让全书的情调不再过于绝望灰暗。


编辑:追封者影

排版:追封者影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