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挨打过后想吃莲叶羹,凤姐马上安排厨房给他做。
莲叶羹是白玉钏端来的,为着金钏的缘故,宝玉好不容易哄着玉钏尝了一口。期间宝钗的丫头莺儿过来了,因为袭人“烦她来打上几根络子”。
宝玉一面看莺儿打络子,一面和她说闲话,问她年龄姓名,然后越说越起劲,说到一些私密话题上面去了。
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
一个少爷和亲戚家的丫头,讨论这种话题,实在不是很恰当。但是莺儿听了却“抿嘴一笑”,敢情正中下怀。
见莺儿不反感,宝玉开始进一步试探了。
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听了宝玉这话,正经小姐就应该骂回去,当然莺儿是丫头,她不敢骂,但至少应该不搭理他。因为这话太不尊重人了。
可是莺儿非一般丫头,她听了不怒反喜。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看到这个场面,不由得要想到西厢记里面的红娘了。张生和崔莺莺能成就好事,少不了红娘在中间的牵线。
当时那张生说,“万事自有分定,谁想小姐有此一场好处。”
这一场好处是什么,就是崔莺莺小姐打扮得漂漂亮亮,晚上与张生共赴巫山云雨。红娘就是他们的媒人。
莺儿在宝玉面前扮演的角色和红娘是不是很相似?
宝钗有什么别人都看不出来,而只有她才知道的好处?她是宝钗的丫头,宝钗的更衣洗漱都是她贴身伺候。这好处只有她知道,你说是什么?宝钗可是拥有杨妃一般丰腴的身体。
这话想想都不好意思,莺儿却敢当面和宝玉聊起。这不就是想效仿红娘,催成宝钗宝玉之好事吗?
听到宝玉说“不知谁有福消受你们主仆两个”,她觉得有戏,她觉得宝玉对她们动情了。
也对,宝玉挨打的原因一是逼奸母婢金钏,二是和戏子蒋玉菡有私情。这在别人看来宝玉就是个好色之徒,在宝钗主仆眼中更是了。
当宝玉说不知道哪个有福,莺儿便以为宝玉在暗示她,然后她马上就来献宝了:
我家小姐除了长得美,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你要不要试试?
宝玉虽然心中只有黛玉,但莺儿这话还是太挑逗了。难怪宝玉连忙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可惜坐在这里的人是宝玉,如果换做是琏二爷或者瑞大爷,这好事就没跑了。因为这本就是薛家最期望的结果,所以对她们来说不叫坏事,而是得偿所愿的好事。

可能有人会觉得宝钗不至于如此,真的不至于吗?
你看她大夏天的,一屁股坐到衣不蔽体的宝玉床边绣鸳鸯。宝玉是她的表弟,但也是外男,一般待嫁的姑娘根本就不会轻易见外男。不要拿黛玉和宝钗比,黛玉是荣国府收养的,是贾府的一份子。
还有说好听点,宝钗是绣鸳鸯,实际上那是宝玉的肚兜,也就是内衣。她一个未婚姑娘,和宝玉无名无分,绣这个合适吗?
元春赏赐的红麝串,她收到就戴上四处去晃,宝玉要看一下,她撸胳膊挽袖子的露出一大段雪白的膀子。那时姑娘家的手臂可以随便给外人看的吗?
第八回看金锁时场面更尴尬,宝钗当面解开扣子,露出大红的内衣,将金锁掏出来让宝玉凑过去看。宝玉靠着她,都能闻到她身上“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但她要看宝玉的玉时,宝玉是解下来给她,她自己托在掌上看的。为何到了她这里,她就要贴着内衣,要宝玉挨着看?
她这行为,不要说在封建社会,就是在现代也很炸裂。潘金莲初次勾搭西门庆时都比她矜持些。
宝玉第一次去探视她,莺儿就借着金玉上面的字,当面说他们是一对儿。这么露骨的话,宝钗听了也没觉得不合适。
所谓看玉,想必是事先早已编排好的戏,就如西厢记中的情节一般。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倒茶?那是暗号。莺儿一时不慎忘记了台词,宝钗硬是念了两遍,莺儿还没回过神来。没办法宝钗只好来一句:你咋还不去倒茶?莺儿终于想起到自己的词了。仔细回味一下,真的笑死好吗?
所以说宝钗是怎样的人,“珍重芳姿”?说给别人听的而已。实际上薛家人恨不得宝玉抓紧时机,搞出点毁人清白的事情来。
别忘了薛姨妈一见宝玉就抱入怀直呼“我的儿”,又急急的将宝玉推入宝钗的闺房,这和青楼的老妈妈有区别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