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医生再三告诫:人过80岁,宁可每天下下象棋,也别总去做这4件事
蔡医生健康杂谈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摔倒住院,查出股骨骨折,他不解,说自己平时身体挺好,也没干什么危险事。问清楚才知道,前一天在家里自己爬高搬窗帘,没站稳。

这个事听着不算稀奇,但却在各地医院都不难见到。很多高龄老人,不服老,不愿麻烦人,反而做出不少超出自己身体极限的事,结果反而伤得更重。

年纪大了以后,骨密度下降、肌肉量减少、关节活动度减退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变化。最要命的是,反应速度也慢了许多。

年轻时摔一下,撑得住;到了80岁,可能一个侧滑都能造成骨折。而不少老人还保留着年轻时的生活习惯,习惯自己动手,习惯“能干就不求人”。

这些心理可以理解,但对身体来说,每一次逞强,都是一次不必要的冒险。家里换灯泡、爬高擦窗、拖重物、搬家具……这些看似家常的动作,背后都是极高的跌倒风险。

更严重的是跌倒后的恢复能力远不如年轻人。骨折、脑震荡、软组织撕裂一旦发生,不光是治疗过程麻烦,更可能让老人从此丧失独立行走的能力。

原本能出门走动的人,住院几天就变成卧床;原本能自理的人,一次受伤之后需要别人照顾饮食穿衣。

这种功能上的丢失,带来的不仅是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情绪、认知、代谢等多个系统。而这一切,往往就源自于那一次“想证明自己还可以”的执念。

也有不少老人节俭了一辈子,年纪大了还保持着不舍得吃、不舍得用的习惯。

吃剩饭、用旧物、舍不得开空调,觉得生活要靠“省”才能稳得住。但这种“省”到极致的行为,在高龄阶段反而成了健康的障碍。

比如常吃隔夜饭菜,风险在于细菌滋生、亚硝酸盐累积;不舍得吃新鲜蔬果,会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免疫和修复能力;舍不得花钱买护具或辅助器具,骨骼肌肉少了支撑,日常活动就更危险。

节省的本意是理性安排资源,但到了一定年纪,健康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资产。把钱省下来却舍不得体检、舍不得用好床垫、舍不得吃好蛋白,结果只会让身体陷入“无声的消耗”。

很多慢性病,其实不是病本身拖人,而是因为忽视了背后的生活质量问题。

比如蛋白质吃得太少,肌肉下降更快;水喝得太少,肾功能更容易紊乱;环境温度控制不好,一场感冒就可能发展成肺炎。省得过头,不见得是美德,有时候反而是风险。

还有一个常见现象是盲目进补。上了年纪以后,一些人听信保健品广告,一天几种补,吃各种“提升免疫”“养肝护肾”“补脑明目”的产品。

问题就在于,大多数老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已经下降,而肝肾功能也未必如从前那样能“代谢一切”。

营养吸收有上限,身体功能也有负担能力,那些多余的补品,可能不仅吸收不了,还加重了器官代谢压力。

尤其常见的是进补没有方向、没有依据、没有量化。别人说好就吃,广告推荐就信,甚至有些人一天吃二十多种营养品,餐前餐后都有安排。

可身体真正缺的,未必在这些片剂和粉末里。有的人缺的是运动后的骨骼刺激,有的人缺的是阳光合成的维D,有的人缺的是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基础,而不是某个所谓的“全能补剂”。

而过量摄入某些补品,还有可能带来反作用,比如血钙过高、尿酸升高、肝酶异常,这些都不是假设,是临床上常见到的真实情况。

还有人觉得,年纪大了没事干,坐着看看电视、发发呆、晒晒太阳也是一种舒服。可这种“舒服”,往往成了潜在危机。

长时间静坐或躺着不动,会加速肌肉流失、骨密度下降,还会让血液循环变慢,形成血栓的风险更高。

尤其是小腿静脉,一动不动几个小时,极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若不知不觉掉入肺部,甚至会造成致命的肺栓塞。

除此以外,长期静坐还会抑制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便秘加重,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

更严重的是,大脑神经也在缺乏刺激的情况下逐步退化。久不活动的人,反应慢、记忆力差、睡眠质量差,久而久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你看起来是在休息,身体却在一步步走向退化。真正对身体好的“安静”,从来不是坐着不动,而是让身体在轻度活动中保持节律。

相比起这些高风险行为,每天哪怕玩玩手机、看看棋谱、动动脑子,哪怕只是下下象棋、和人说几句话,都对身体是更正向的刺激。

象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注意力、空间感、记忆力,还能增加交流机会、维持情绪平稳。

它的价值不在于竞技,而在于每天有事可做、有目标、有节奏。而这类稳定、轻量的脑力活动,正是高龄阶段最需要的生理刺激。

很多人误以为高龄阶段的重点是“保”,其实真正重要的是“稳”。而“稳”的前提,是日常生活不出错、不冒险、不激进。

年纪越大,越不能靠侥幸撑住日子,越要靠节律和安全感支撑身体系统正常运作。

那些看似“有活力”的行动,如果脱离了实际能力,就是隐患。与其逞强,不如保持节奏;与其极省,不如合理投入;与其乱补,不如清晰结构;与其静坐,不如适度活动。

那问题就来了,很多老人都在追求“能干、能动、能省、能忍”,但这些习惯背后,是不是早就脱离了当下的身体状况,而变成一种固执的惯性了?

答案,也许就藏在那些日复一日,却慢慢让身体失衡的小动作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陈瑶.健康长寿视域下我国20-69岁人群身体素质衰减特征分析——基于现有人口普查及体质监测数据,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10-20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