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锔驼子
潘德军
这个村里全姓龙,却不称龙家庄,倒唤做锔家或者锔家台。
原来,龙姓人家始迁祖曾以锔碗为业,俗称补锅佬。一过秋收的农闲时刻,后世子孙们便各自担着锔匠挑子,穿街过户,走南闯北,修补破损的锅碗瓢盆去了,几乎年末方归,腰包鼓鼓的,那是一家人最迫切的期盼。
只有锔驼子,老光棍一个,一年到头,漂泊在外。
小时候,一年可以看见锔驼子一次,准在临近春节的时候。他一般都住在秦寡妇家的下坎坡闲置的小茅屋里,做三五天活才离开。龙驼子个子不高,比挑子略高出一点,但凡见人总躬着腰招呼,诚恳地堆着笑意,似乎更显得驼。凭啥这么客气呢?懂的都懂,庄台上的男人们都笑嘻嘻地拿他逗笑:“又来补锅啦!”龙驼子含笑不语,给取笑者递上一锅旱烟,你一口,我一口,抽上几口,抽完了,对着布鞋底“咄咄咄”敲去烟灰,然后卷起烟袋,双手一背,告辞而去。
驼子进村很拉风,挑子上有风箱,有小碳炉子,有小爬爬凳,特精致,磨得滑溜溜的,挑子一头挂着精致的弦弓、铁钻杆,小拇指般粗,短小精细,很少见他使用,而且从不让我们手摸,宝贝得不得了;另一头挂着小铜锣和疙瘩锤子,走起路来一晃就叮当哐啷作响,省得总吆喝。小孩子们一听到叮当哐啷的声响,便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围着挑子欢腾,龙驼子一见,突然大声地吆喝:“锔锅,锔碗——锔——大缸来—— ”然后,孩子们便一条声地附和着:“锔锅,锔碗——锔——大缸来—— ”
各家各户一听到吆喝,就把一年来打坏了的瓷罐、陶盆、瓮缸纷纷地提出来,还有锈蚀有洞的破锅、破汤罐之类,大户人家还会有打破的掸瓶、帽筒、花瓶、砂盏、矾壶这一类值钱的古董。普通物件裂道纹、掉个碴不是太大的毛病,小修小补补;如果是值钱的古董,即使碎成八瓣也要让龙驼子看看,有没有修修锔锔的可能,哪怕工钱要比买新的还贵,毕竟这是祖上流传的,上世传给下世的念想,该修的还得修。
修补时大件优先,一次性修完,只要烧一次炉子,烧红铁钯锔,或熔铁化水就可以了,这时候支起碳炉,连上风箱,生上火,在通红的碳火里熔化碎铁,围观的人最多,龙驼子不怕人偷艺,这毕竟是简单工艺、粗活手艺。
只见他将所有大缸沿着破缝两侧,对称打穿眼,用的是大钻。等炉火中的小铁片烧红了,龙驼子用钳子将铁片夹出,放在小铁砧上将铁片两端打成尖尖,抈弯,插入钻好的孔中,在缸的内侧将铁片尖在敲平,撑盖住孔洞,再用砂轮磨平,抹些石膏溜缝,这样,缸就算锔好了。
破锅的锈蚀需要细细处理,铲去破洞周边的烟灰,小圆锉锉去铁锈露出新的铸铁。铁锅破洞处置于焰火上方,烧至通红,取出,用铁托兜底洞口,膝盖顶着,刮平的小木桩在上,左手握着,右手握着铁钳子,夹着坩埚,沿着破洞边缘缓缓浇铸,小木桩一按,火星子冒冒的,来回走动拉平,铁水凝固,铁锅如同重铸,待其自然冷却,一口锅就修好了。
锔匠最来钱的是细活,得手艺精湛,最好有艺术再创,修补后的甚至比原件还贵,有人专门收藏。
我曾见过龙驼子修打碎了的花瓶,在秦寡妇家的堂屋里,一个人静静地修了五六天。用白纸做衬,作成瓶状,外观刷上浆糊,一片片粘上碎瓷,再用一根细长的绳子,把破裂的瓷瓶箍住,反复勒紧,碎片丝丝入扣,然后将瓶子放在双腿之间,取出小铁钻,装上金刚钻,弦弓绕上细长的小麻线,在钻身圆轴上绕紧,来回拉动弦弓,金刚钻头不断旋转,细细的瓷粉翻涌而出,在裂缝的两边钻出了两排细小等距的小洞。
然后,从箱子里面取出与订书钉一般大小的铜锔子,两头套进小洞内,涂上瓷粉,用小锤子轻轻把铜锔子铆进小洞,两排锔子跨越裂缝,像一条扭动爬行的蜈蚣,把碎片连起来,花瓶就补好了。瓷泥收干凝固,倒进水闲置几日,确保漏水不漏,纸糊衬托泡烂了,便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出。
族中男人聚会,我曾问过三伯,龙驼子怎么每年锔碗、锔缸一定选择在秦寡妇家,三伯笑笑:“去,去,小孩子家不作兴乱问。”周边有人抢答:“一个要补锅,一个要把锅来补。”接下来就是哄笑。
龙驼子一来,秦寡妇的小二子准有糖吃。那年腊月,龙驼子第一天到,他就跑出来疯尸,在我面前剥开一块大白兔奶糖,这糖金贵,我记得上海亲戚回来才会有,一家一袋,走的时候要带走许多鸡蛋、糯米。我问他为什么常有糖吃,他说只要我不待在家里,龙伯伯就给糖吃。
有一天,秦小二子又得意地在众人面前剥糖,不料糖果滚落地上,隔壁的小鼻涕一把捡起,塞到嘴里。秦小二哭了起来,与小鼻涕干架,又没打得过,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糖,糖,糖。你妈妈的锅都让人补了,回家再要去。”一男人路过,哈哈大笑。
“我家锅不坏,你家才要补锅呢!”秦小二抓起一把泥土,劈头撒过去。
听我父亲讲,秦寡妇家大伯子、小叔子都不允许她改嫁,她一个人又养不活一家三口,所以,秦家人看到龙驼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两个儿子养大了。
不过,龙驼子锔瓷的技术真的很高。听说,省城里的一位文物修复专家下放在农村期间,曾虚心地向龙驼子学习锔瓷。
龙驼子死后,那一副锔匠挑子扔在了秦寡妇家,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杆金刚钻,那个小疙瘩锤子。
前段时间,我带队参观市博物馆,有个非遗文化传播人在展示锔瓷技术,台面上有几个散落的破碗,只见他煞有介事地对着几个磁片演示打孔。
“你确定你会补碗?” 我很惊讶。
“没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那人底气不足地答道。
再仔细看看,似曾相识,奥,原来是秦小二子,啥时混了个非遗文化传承人了?他的技艺怎上得了台面呢?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