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一个“可怕”的现象:我和身边的人,都在负债
财富情报局


说实话,我以前以为“负债”是有钱人的事。

比如炒股炒房失败的大佬,或者创业失败的大哥。

结果这几年我发现,越来越多像我这样普通人、小人物、小市民,一个不小心,也都被“债”这个字锁住了。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了负债生活。

包括我自己。



一、负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早,我欠的第一笔钱,是信用卡。

一开始也没多少,2000块刷手机、4000买个新电脑。

想着下个月发工资还上就行了。

结果没想到,一边继续刷,一边还最低还款额,利滚利,我三个月下来欠了快一万。

然后,我开始办第二张信用卡,想着“拆东墙补西墙”。

后来就开始贷款买手机、分期买电脑、花呗白条全都开。

反正不用现在掏钱,感觉没花钱似的,但账单越来越长。

再后来,我身边的朋友也是。

有人贷款买车,有人网贷付首付,有人为了装修借了消费贷,还有人为了结婚借了12万,连钻戒都是分期买的。

好像,大家都默认:先享受、后付款。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说:

“我不是在上班,我是在给银行打工。”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好像真的集体进入了“全民负债”时代。


二、“负债”到底有多普遍?

我查了一下数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的人均债务已经接近8万元
  • 信用卡逾期人数达到了8700万
  • 网贷平台用户突破4亿人,其中不乏学生、打工人、全职宝妈

身边的几个朋友,大概是这样的状态:

  • 阿斌:月薪8000,房贷月供4500,信用卡欠款2万,账单滚动中;
  • 婷婷:做微商,一边贷款做货,一边分期买奢侈品,套娃一样借;
  • 我自己:身上有信用卡、花呗、装修贷,三种贷款账户,每个月一发工资就被扣光,连饭都不敢多点。

这些债,加起来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们罩住了。


三、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负债?

我想了几个原因,真实又扎心:

1. 消费主义洗脑太厉害了

打开手机,满屏的广告都在告诉你: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没买就是亏”、“分期0利息别白不要”……

我们从“量入为出”,变成了“先买再说”。

买的不是东西,是情绪,是体面,是朋友圈的点赞。

2. 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和生活成本

以前3000块能活得不错,现在月薪8000,依然感觉拮据。

房租贵、外卖贵、水电贵、生病更贵……

尤其北上广深,不贷款几乎活不下去。

3. 群体焦虑感太强

我们总觉得别人过得比我们好。

别人买了新iPhone,我们也想要;

别人贷款买车,我们也不甘落后;

别人装修豪华,我们咬牙也要凑一套。

但我们不知道,那些“表面风光”的人,可能也在还着每月好几千的账单。

说到底,面子贷款,是最容易把人套住的。

4. 金融产品太“聪明”

现在连外卖都能分期,滴滴能借钱,美团能借钱,买书能借,做牙齿都能贷款。

贷款变得太容易了,反而让我们对“欠钱”没了敬畏。


四、负债,到底有多可怕?

你以为欠一两千不算啥。

但真相是:

只要开始欠,就很容易形成“习惯性负债”。

就像毒瘾一样,你一旦尝过“先消费、后付款”的快感,就很难回到“攒够钱再买”的日子。

最严重的是,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钱的问题。

还有这几样:

1. 情绪压垮你

每天看到账单,都会心跳加快,失眠焦虑,脾气变差。

我有段时间,连接电话都害怕,因为怕是催收。

2. 人际关系变差

借钱多了,朋友会离你而去;

欠账多了,亲戚开始防你;

你会慢慢觉得:自己像个失败者。

3. 限制自由

你想辞职,但不敢,因为贷款没还完。

你想创业,但没本金,信用也拉垮。

你连休息、请假、放松,都要再三考虑。

这时候你会明白一句话:“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干嘛就干嘛,而是你不想干嘛就可以不干嘛。”

可负债的人,没有选择自由。


五、我开始自救:如何从负债中活下来?

说到底,生活不会主动放过我们。

我只能逼自己做几件事:

1. 列出所有债务,一笔一笔清楚还

先还高利息的,比如信用卡、网贷;

把花呗白条设置成自动全额还款,强迫自己别“拆东墙补西墙”。

2. 停止新的分期,养成延迟满足的能力

如果你买一个东西需要分期,那说明你根本买不起。

别为一时的开心,换来几个月的煎熬。

3. 开源节流,哪怕一天多赚50块,也好过等奇迹

我开始接点副业,写稿、代写简历、剪视频;

少点外卖,多做饭;

一个月也能多省几百块,集中还贷。

4. 给自己一个“摆脱债务”的具体目标

比如“半年还清小额信用卡”、“一年内清空花呗和借呗”。

目标清晰了,动力才不会丢。


六、写在最后:我们该如何面对负债时代?

负债这件事,不该成为“耻辱”。

但更不应该,成为“常态”。

我们要认清:消费主义不等于生活质量,分期买下的不叫幸福,是负担。

你可以穷,但不能失控

你可以慢,但不要被债压得抬不起头。

不要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虚荣。

别让“提前享受”,变成“延迟痛苦”。


记住这句话:

“你之所以焦虑,不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是你欠得太多。”

愿你我都能早点清账,早点回到不靠借钱、安心睡觉的日子。

别做负债自由的人,做真正自由的人。

——写给我,也写给你。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