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全国哪的“粽子”最好吃!经过评选,这8个地方上榜,有你家乡吗
小朋美食

端午节将至,粽子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粽子的种类繁多,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那么,全国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呢?经过一番评选,这8个地方的粽子,脱颖而出,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味道!


1.嘉兴肉粽:粽子之王,咸香典范

嘉兴肉粽,堪称“粽子之王”,是咸粽的代表。嘉兴作为鱼米之乡,有着优质的糯米和猪肉。其肉粽的绝妙之处,在于肥而不腻、咸甜适中的口感。制作时,颗粒饱满的本地糯米泡几个小时后,拌上盐和酱油调味;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小块,用酱油、盐、糖腌制入味。


包粽子时,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先铺一层糯米,中间放上腌好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米,包成四角形,用绳子扎紧,然后放进大锅里煮上好几个小时,直到肥肉融化在糯米里,香气四溢。明清时期嘉兴肉粽就已闻名,如今每年端午节,嘉兴还会举办粽子文化节。


2.汨罗粽子:纪念屈原,湘味十足

湖南汨罗是屈原的故乡,这里的粽子充满湘味,多为长锥三角形。馅料常用湘味腊肉、盐菜,吃起来咸香过瘾。


制作时,糯米泡好后要拌上盐和油,增加紧实的口感。粽叶卷成锥形,先放一层米,加馅料,再盖上米,包好后用绳子捆紧。长时间的煮制,让糯米变得嚼劲十足,腊肉的香味也充分渗进每一粒米里。


两千多年前,屈原投江后,汨罗百姓为保护他的遗体,把粽子扔进江中喂鱼虾,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每到端午,汨罗江上龙舟竞渡,家家户户包粽子,以此怀念屈原。

3.老北京粽子:传统甜味,胡同记忆

老北京的粽子,以甜为主,过去北京人,喜欢把糯米和黄米混合,使口感更加丰富。馅料常用去核的红枣,蒸熟后枣香四溢,甜而不腻。


制作时,米要提前泡透,红枣切成小块。包粽子的手法与别处类似,折成漏斗状,一层米、一层枣,包成四角形。


老北京人煮粽子,很有耐心,小火慢熬,让枣味充分融入米中。在老北京,粽子不只是端午的专属美食,胡同里小贩的吆喝声“粽子——江米小枣儿的!”是老北京的独特记忆。


婚礼、寿宴等场合,粽子也是必备,寓意团圆吉祥,承载着浓浓的老北京人情味儿。


4.贵州酸菜粽:酸辣独特,地方风味

贵州人对酸辣口味情有独钟,连粽子都别具一格。酸菜粽用的是当地特色酸菜,切碎炒香后与糯米包在一起,煮熟后酸辣开胃,风味独特。


别看做法简单,选材却很关键,酸菜一定要够酸够脆,这样糯米才能吸收酸菜的汁水,口感层次丰富。在贵州的节日庆典上,酸菜粽是常见美食,体现了当地人对酸辣口味的执着和对美食的创造力。


5.上海咸味粽:浓油赤酱,本帮风味

上海的咸味粽,融合了本帮菜,浓油赤酱的风格。馅料除了鲜肉,还会加入香菇提鲜增香。鲜肉要用调料提前腌制,香菇泡发切块,与糯米一起包进粽叶里。


经过长时间炖煮,肉汁渗进糯米,香菇的鲜味也充分释放。在上海的街头巷尾,端午前后总能看到卖粽子的摊位。老上海人办喜事、过生日,也少不了咸味粽,象征着生活圆满幸福。


6.云南火腿粽:火腿入粽,别具一格

云南火腿闻名遐迩,做成粽子更是一绝。火腿切成小块先煎香,让油脂渗出,再和糯米包在一起煮。火腿的咸香,与糯米的软糯,完美融合,咬一口满嘴留香。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火腿粽,常在节日庆典时出现。当地人将传统火腿,与粽子相结合,既有地域特色,又充满创新,体现了云南人对美食的独特理解。


7.广西枕头粽:个头超大,馅料丰富

广西的枕头粽个头大,形状方方正正像枕头。馅料十分丰富,绿豆、猪肉是经典搭配。绿豆要提前泡发煮熟,猪肉切块腌制,和糯米一起包进宽大的粽叶里。


由于个头大,煮的时间也长,绿豆的沙软、猪肉的油润全都融进糯米里。在广西,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包枕头粽的传统,祭祀祖先、走亲访友都会带上,寓意着日子过得圆满富足。

8.海南芭蕉叶粽:海岛风味,清新自然

海南的粽子弹用芭蕉叶包裹,自带清新的植物香气。馅料实在,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等都有,满满的海岛风味。包粽子时先铺好芭蕉叶,放上糯米和馅料,包成四角形。


煮熟后的粽子,既有芭蕉叶的清香,又有肉香和蛋黄香。在海南的渔村和集市上,随处都能买到。端午吃芭蕉叶粽,也是海南人传承多年的习俗,充满了浓浓的热带风情。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