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追完《人生若如初见》40集大结局,确实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因为我很少看过有一部剧的主角团几乎全部遗憾收场的。

先说魏大勋饰演的杨凯之一角,这个角色的结局,真的让人热泪盈眶。
因为他的死,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他会用这么一种方式收尾。
原本按照杨凯之的计划,他将带领手下军团一起直扑京城,随后实现革命主张。
可是事实却是,杨凯之终究只是书生意气,终究只是书生理想。
他以为光靠讲话,光靠空谈理想就能够说动台下的将领,可是台下将领都是什么表情呢?
一个个麻木不仁,一个个不为所动!

对于杨凯之嘴里说的革命,对他说的理想信念。
没有一个动容的。
而最后杨凯之死在了哪里?
他死在了,刚刚才打开淑红从上海寄来的信件上,他死在了还没有看到淑红带来的上海光复的好消息。
就被自己手下最信任的卫队长给暗杀了。
这个结局,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革命青年而言,确实令人难受。
他还有太多理想没有实现,他还有爱人在上海等着他,他还有很多很多未完成的事业。
这个结局,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再说李现饰演的梁乡的结局。
其实李现这次饰演的梁乡一角,就像是历史车轮前的卫道士。
他做的事,是不自量力,他的梦想是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捍卫大清。
所以可以这么说,梁乡的结局,也是早就注定,早就写好了的。
毕竟谁也无法阻挡历史大势,顺者昌,逆者亡。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包括梁乡在内其实也明白!

只是他还是和凯之一样选择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他选择了为大清王朝殉葬,选择了和这个封建王朝一同灭亡。
所以当他最后在家门口被革命者埋伏暗杀,最后他在医院里对李人俊才说出了那句:
杀我者,英雄也!
我死后,大清亡!
这句话其实表明了,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结局,这句话其实说明了,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走了上去,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在这条路上前行。
抛开立场不谈,这一刻,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年梁乡、杨凯之,还有李人俊一起去东京求学,梁乡和杨凯之关系最好。
因为从一开始,梁乡和杨凯之就是一类人,虽然主张不同,虽然追求不同,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同类,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
这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这样的人,能够称之为有气节。

至于李人俊呢,他的结局就好一点。
三兄弟中,先有杨凯之被卫队长暗杀,尔后是梁乡被革命人士暗杀。
唯独他官运亨通,扶摇直上。

只是李人俊也清楚自己和杨凯之还有梁乡两兄弟之间的差距!
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唯独他是那儿有吃食,他就往哪里跑。
就这一条,他永远比不上身边的两个好兄弟!
但是他李人俊对梁乡也好,对杨凯之也好,却是真心的。

所以在李人俊得知袁世凯要对杨凯之动手之前,才有了李人俊对杨凯之的苦口婆心,他希望杨凯之能离开,保住一条命也行。
还有后来他听到杨凯之被杀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梁乡家里,他劝梁乡要活泛点,也是出自真心。
他李人俊可能哪哪都不好,唯独有一条,他对梁乡和杨凯之都是真心的。
他确实把梁乡和杨凯之当成了兄弟,确实把他们当成了至交好友。
虽然主张不同,虽然立场不同,但是他还是不想失去这两个好兄弟。

当年一起留洋日本的除了这三大男主以外,还有一个角色也很重要,他就是顾买臣。
这个角色的结局也令人感慨万千。
在他发现杨凯之被杀后,第一时间他就回到了革命党阵营,而他也没想到最后领导把他叫回京城,交给他的一个任务,却是让他去暗杀梁乡。
面对这个任务。
顾买臣坚决的选择了拒绝。

而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当年在东京如果没有梁乡,此刻他已经死了。
他是革命者,但是首先他也是一个人,是人就有感情,是人就不能对有恩于自己的人,以德报怨。
所以他最后选择了转身离开。

这个结局其实很让人感慨。
这部《人生若如初见》中,有太多势力,有太多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但是只有顾买臣最后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不管什么势力,不管什么主张,首先他们是人,是人就有情感,是人就有善恶之分。

不能因为立场不同,就没有善恶之分,这才是那个混乱的年代最珍贵,最宝贵的东西。
至于春夏饰演的淑红的结局呢,就更令人唏嘘了。
她亲眼见证了吴天白的死,后来也收到了杨凯之的死讯,再后来她可能还会收到梁乡的死讯。
她这一生,和这三个男人都有过瓜葛,而这三个男人恰好代表了三种主张。
面对这三种主张的先后破灭,淑红其实迷茫了。

而她最后能做的就是做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用手中的相机见证每一个历史的重要时刻。
见证历史,这就是整部《人生若如初见》最后交给淑红的使命。
总体而言,这部40集的历史大剧看完,真的让我唏嘘不已。
这部电视剧再次验证了一句话,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的故事翻阅起来都让人久久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