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大盘本月最后两天必收阳,开始买入
错错m8r

----------

老惯例,先说说国际动态:

上周,日本和美国都出现了“20年期国债标售不佳”的情况,导致债市动荡。

今天,日本方面传出消息:日本财务省将考虑缩减超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

这是日本政府在被迫“救市”!

当前,日本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

一方面,日本的通胀压力要求日本央行紧缩。

日本当前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4月日本核心通胀率飙升至3.5%(创两年新高),食品价格7%的同比涨幅像野火般蔓延,尤其是大米价格同比暴涨90%。

这导致日本央行被迫量化紧缩:去年7月份开始,日本央行启动量化紧缩,国债购买规模每个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

甚至于,日本央行被迫考虑再次加息!

另一方面,日本债市的压力又在倒逼日本央行宽松。

近期,日本超长期国债(如20年、30年、40年期)收益率飙升至历史高位,直接的导火索是日本保险公司在大量抛售日本长期国债。

特朗普政策引发的市场暴跌,导致亚洲各地的人寿保险公司面临数十亿美元的账面损失;与此同时,面对不断加剧的通胀,日本央行开始退出购债、减少托底,导致日本长期债券被抛售,保险公司手里的债券账面亏损暴增。

结果就是,日本的保险公司被迫止损抛售长期国债,导致日本的长期国债进一步下跌,保险公司的账面损失进一步放大,形成了恶性循环。

5月26日周一,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宣布,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上一财年中,他们所持有的日本国内债券的账面亏损(未实现损失)暴增超过8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被迫减少了越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通过减少国债的供给,来缓解债市的压力。

但是,日本政府并不会缩减总债务规模——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日本国债总发行量仍计划维持172.3万亿日元不变。

这意味着,减少了超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就需要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

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转移了矛盾!

总的来说,日本的国债收益率上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央行量化紧缩的趋势不变!

过去几十年,日本维持0利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央行的持续大规模兜底式买入日本国债:截至2025年5月,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国债市场的份额约为52%-54.9%(不同的统计口径有所误差),是日本国债的最大单一持有者。

现在,日本央行减少了购买量,日本国债没人要,那利率上行是必然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日本的公共债务已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4.9%,而希腊的债务比例为142.2%,所以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表示:日本财政状况比希腊更糟!

所以说,日本的债务危机正在日益临近。特别是,如果日本的通胀进一步上行,日本央行被迫加息的话,那爆发危机的风险将进一步上升!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长期维持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形成全球最大的低成本资金池。国际投资者通过借入日元(融资成本仅0.5%-1%)兑换成其他货币,投资于高收益资产(如美债、新兴市场股票等),形成规模达万亿美元的日元套利交易。

目前,日元套利交易的资金,已经在加速回流日本,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

后续如果日本爆发债务危机,那对于全球市场的冲击将更大。

更不要说,美国自己的债务问题也是压力山大。

日债和美债,接下来可能会形成互相拖累的走势……

一旦美债与日本爆发危机,那对于咱们来说,将再一次成为“确定性很高的黄金坑”!

届时,东升西降的逻辑,将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中国将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

重要消息汇总:

1、统计局: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其中4月份同比+3.0%。

企业利润比GDP数据更重要,企业利润增长了,大家的工资才可能提高,政府的财政税收才能有保障,消费、公共服务支出才能增长。

从下图来看,企业利润最糟糕的是去年10月和11月,这也难怪24年9月末国家会释放大招,祭出降准降息、增发10万亿国债等组合拳。

从趋势来看,企业利润正在走出低谷,逐步攀升。

当然,传导到工资收入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经济还是很一般,是大多数人现在的体感。

2、农药板块大涨,据传山东友道化学发生爆炸事故,山东友道的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占据国内主要产能。

这属于突发事件“去产能”,受此影响,A股氯虫苯甲酰胺概念股普涨,包括海利尔、广信股份、诺普信、利尔化学等。

现在大A一潭死水,游资也是饥渴难耐,看到某个热点就冲进去炒,后知后觉的部分散户同学,负责“走好了”以后高位接盘。

不过化工板块从周期角度看,整体已经从周期高点调整了3~4年,确实有关注的价值,周期反转的节点快要到了。

3、大消费板块走强,乳业、培育钻石、啤酒、黄酒概念、谷子经济等领涨。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股价均创历史新高。

前期市场热捧新消费,现在已经逐渐切向了传统消费,乳制品、啤酒、黄酒都是典型的传统消费。

新消费、传统消费各有各的好,但是看看估值和位置,新消费再去强追随时会成炮灰,倒是老消费,已经跌了4年多,多翻翻石头说不定还能找到黄金。

4、网信办印发通知:坚决打击网络“开盒”乱像,加大惩治力度、优化保护措施。所谓“开盒”,就是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泄露博主私人信息,组织舆论攻击,抹黑博主声誉。

现在开盒都已经成产业链了,有人提供搜索信息的教程,有人提供水军资源,有人负责传播带节奏,而普通人根本不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搞得互联网乌烟瘴气的。

对于这事,我100%支持,因为博主处于明处,而开盒者位于暗处,很多博主非常被动,苦不堪言。

5、美团第一季度营收865.6亿元人民币,同比+18.1%,预估854.4亿元;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09.5亿元,同比+46.2%,预估97.3亿元。核心业务本地商业分部一季度的经营溢利135亿元,较去年同期+39.1%。

这份财报还不错啊,营收略不及预期,利润大超预期,今天大跌主要还是受到海南、山东、江西、内蒙古、贵州等五地政府部门约谈,要求整改平台存在的食品安全、商户证照资质问题,以及京东杀入外卖的影响。

在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回应称“将不惜代价赢得(外卖)竞争。”但是看看广大群众的口风,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京东, 受益国补、资金充沛的京东这次也是豁出去的干,所以美团短期是有点麻烦的。

6、汽车板块最近大跌,导火索是比亚迪大降价,降幅最大的是海豹07智驾版(1.5L 125km精英型),限时一口价10.28万元,比此前的指导价优惠了5.3万元。

迪子这么玩,同行都很难受呀...今年汽车板块涨的也挺多了,急吼吼的冲进去送,也没必要。

----------

聊个重要财经消息:

看到个消息,王健林出售48座万达广场,涉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的项目,交易已获批准。

万达广场是王健林旗下最核心的资产,但近两年已经出手多个万达广场项目,来回笼现金还债。今年以来,大连万达集团新增多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信息。截至目前,被执行总金额已超75亿元。

据了解,本次交易总金额达到500亿元,回笼的资金将显著缓解大连万达集团的流动性压力。

王首富是靠房地产起家,凭借商业地产登上了首富宝座,巅峰时刻是2016年,以2900亿人民币净资产,成为当年亚洲首富,现如今,却因为债务压力不得不转型轻资产,令人唏嘘。

当年一批地产富豪,王健林算是结局比较好的了,有些杠杆扩张太激进的,已经被高负债搞破产了,更惨的还有进去踩缝纫机的。

再聊聊我对地产的看法,五一期间和南嫂去看了几个新楼盘,我就完全没了兴趣,新房价格还是太贵了,决定国庆节前后再去看房。

房地产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新房价格还远未见底二手房价格普遍比新房低25%~40%,但二手房现在跌个不停,4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2%;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降0.4%,所以新房价格下跌的空间还是很大。

二是房价不可能永远下跌。20世纪90年代泡沫大破灭的日本楼市都已经爬起来,东京的房价刷新了历史新高,经济逐渐走出通缩。说明在法币时代,货币可以无限印刷,地产有天然的保值升值潜力。只是2015年开始,中国楼市涨的太猛了,透支了10年的空间。

很多人觉得,人口在下降、新生儿大降、结婚的人大降,房价凭什么涨?

回头看2018年~2021年那会,超过95%的人都认为,房价会永远涨,绝不会下跌,所以到底为什么改变了看法?

主要还是价格走势,大多数人都是涨多了就会疯狂看涨,跌多了就疯狂看空。

有句话讲得好,牛市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亢奋中死亡。不仅资本市场如此,楼市也向来如此。

总之,不管如何,参考早就深陷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日本,房价的下跌总有尽头。我认为,如果房产今年底出现一波急跌,那么2026年见底就有一定希望,反之则至少推迟到2027年。

当然啦,房产价格的预判方面,我是一个标准的滑头,如果2026年~2027年不见底,那么就是2028~2029年见底了。

让房价终究能够见底的原因,一是房价极有可能继续跌,二是经济包括大家的收入还是会或快或慢的增长,三是央行不断放水降息对房价也会有支撑,最重要的是,更好更大的房子是人的天性需求。

有此4点,房价不会跌跌不休,会在某个位置形成平衡点,但我暂时还看不到平衡点出现的迹象。毕竟现在全国房地产库存有7.8亿㎡,比2015年“涨价去库存”那会的7.2亿㎡还多,所以,先等等看吧。

奥,我还要强调一点,我讲的房市,只限于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四五线和县级市、乡镇,也向来没有房地产市场...

即使房价不那么快见底,单单从房市的角度看,也有几个好的情况:

1.未来5~10年,不会再像过去4年那样,出现巨大的房产价值缩水效应,而压制消费;


2.不会再出现几千万家庭、几亿人口被动深套在房产上,也不会有谁傻到现在跑去炒房,从而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


3.过去10年高位接盘的房奴群体,绝大多数能慢慢缓过来,是未来消费的增量;


4.房产在一两年后有望止跌企稳,进入缓慢的回升通道,也会带来财富增值效应,虽然涨幅绝对远不及15~17年的暴涨


房价下跌,最终一定是能促进消费,甚至促进生育的,有句话讲得好,“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但在这之前,还需要一个痛苦的调整和盘整期,过去3年多以及未来的一两年,就是调整盘整期。

----------

今日复盘总结:

今天股市延续调整态势,市场情绪陷入低迷,但反弹随时可能展开。

盘面有两个迹象,值得关注:

一是量能。

今天量能跌破万亿,今年第五次。

量能的罕见低迷,对应着多空双方的观望走到极致。

物极必反,市场的方向选择随时会出现,而且极致之下的方向选择,对应的趋势级别会比较大。

参考上前四次,一次大跌,三次大涨。大跌是因为特朗普忽然宣布的关税战。

相比之下,当下形势相对稳定,加上稳定的需求,方向大概率是往上的。

当下调整最差目标位就是下方的跳空缺口,一旦补上,大反弹随时可能触发。

另一个迹象是盘面的极致分化。

今天一方面是避险的银行大涨,一方面是高风险的微盘股大涨,市场呈现出诡异般的割裂。

基金仓位的纠偏、主线缺失的混乱带来的市场冲击还在继续。

但是,同样物极必反,这种格局是不会持续的。

如今承压的中间派,反而容易是下一波反弹的主力所在。

我明天开始全力买入,从技术上也敢断定月底最后两天是阳线。

此处必有反弹!!!

适合看长做短,各位酌情考虑。

大行情上,让子弹再飞几天,无论是指数,还是板块,形势反转随时可能出现。

选好标的,静待指数企稳。

就这。

关注我,了解所有财经大事,一个顶十个!!!

#股市复盘#

#财经#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