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关于无症状结核病(四)基于细菌学确诊状态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结核病分类
记录生活好心情

同时为细菌学确诊无症状结核病(aTB-C)和细菌学未确诊无症状结核病(aTB-U)制定规范定义,可以使更多需要治疗的结核病患者被纳入疾病报告系统,对aTB-U患者的分类判定部分取决于现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生物标本采集的有效性(例如能否成功获取痰标本),这种分类并不必然意味着患者没有传染性。另一方面,如果仅对aTB-C制定定义,虽然会限制可纳入分类的结核病患者数量,但可以提高“所有病例确实为当前活动性结核病”的确定性,这一点在以下情况下尤其重要:当患者存在其他可在胸片上表现出类似结核病改变的疾病、或具有既往结核病史(这类情况可能被检出为aTB-U)时,这些因素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

要提高对aTB-U诊断的把握程度,需要开展更多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例如采用痰诱导技术、多次重复细菌学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同时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例如是否有明确的近期结核病接触史)。

细菌学确诊无症状结核病定义方案的比较分析(涉及是否纳入细菌学未确诊病例)

针对细菌学确诊无症状结核病(aTB-C)和细菌学未确诊无症状结核病(aTB-U)提出的定义方案,分别与世界卫生组织现行的结核病监测定义体系中的细菌学确诊和未确诊(临床诊断)结核病这两个分类保持一致。

这些定义力求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便于应用,同时又具有足够的详实度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它们既适用于结核病高负担地区、也适用于低负担地区,且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也可以应用,能够同时服务于疾病监测和临床诊疗工作。

这些定义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和各种解剖部位的病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定义时,需要配套的操作指南,明确规定应采用的诊断和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频率、标本采集方法,以及用于判定无症状结核病的具体临床特征或症状阈值标准。

基于细菌学确诊状态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结核病分类

供稿单位: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整编:屈燕 李涛 王嘉 严天心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