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研究型教师的蜕变之路一一市南区开展学科带头人、2020级新教师科研专题培训
体育PKI

研究型教师的蜕变之路

为进一步提升市南区学科带头人培训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夯实课题研究基础,助力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工作高质量开展,助推新教师踏上科研之路,近日,市南区2023级学科带头人、2020级新教师近200人共同走进青岛宁夏路小学,聆听了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孙艳霞做的《基于问题的中小学教科研选题与项目论证》专题培训。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办公室教师从德娟主持本次活动。

专家领航:

解码科研逻辑,锚定研究基点

孙艳霞副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教育研究、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规范六个方面,全面细致地为在场的教师讲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

聚焦选题:

从实践土壤中培育科研幼苗

“好的选题从何而来?”孙教授开篇点题,提出了“小、清、新”的命题原则:“小”,即立足教学现场,瞄准具体可操作的微问题,如“小学低段语文情境化识字策略研究”,拒绝空泛宏大的选题;“清”,即概念边界清晰可辨,研究问题指向明确,避免“中小学德育创新研究”类模糊表述;“新”,即以新课标理念、新技术应用等为切入点,如“AI技术赋能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用新视角激活研究价值。孙教授强调,选题应如根系深扎土壤,既紧扣“双减”“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热点,又根植课堂实践痛点,让研究真正“落地生根”。

明晰路径:

构建环环相扣的研究思维链

孙教授以流程图形式拆解教育科学研究思维链:从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描述课题,到预期目标、研究设计、课题实施、数据收集与分析,最终作出判断形成结论,为教师们构筑起清晰的研究路径。与此同时,孙教授强调要注重概念界定的准确性、研究现状的全面性、理论依据的充分性,同时确保研究目标的明确性、研究内容的适切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此外,还要充分考虑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创新之处的挖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互动共生:

在思维碰撞中破解科研堵点

现场答疑环节,孙教授就大家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逐一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并鼓励教师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基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提炼课题,让科研真正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力工具。其中,针对现场教师提出的“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时间”“跨学科课题如何整合理论框架”等高频问题,孙教授结合中小学实际场景,给出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性的建议。

最后,班主任从德娟老师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并对参训教师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要求学科带头人团队根据今天所学内容细化完善在研课题,力争圆满结题;二是要求2020级新教师主动与学科带头人联手,积极参与到各级课题、区级微课题的研究中去,让科研思维重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学员培训感言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京山校区) 戚金鹏

本次科研专题培训,让我收获满满。孙艳霞副教授的分享如拨云见日,让我明晰了教科研选题需遵循“小、清、新”原则,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她梳理的研究路径环环相扣,极具指导意义。我会重构课堂教学,以科研思维助力课堂教学,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蜕变。

青岛莱芜一路小学 王佳佳

艳霞副教授的讲座指明教科研立足真实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日常教学的困惑即课题研究的起点。我会尝试用“问题链”构建课题框架,以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用科学的方法破解教学难题,实现教与研齐头并进。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 王钰

《基于问题的中小学教科研选题与项目论证》培训,给我很大启发。孙艳霞副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教育研究,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教育研究对当前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会从微课题研究开始,尝试走科研与教研齐驱并行之路,让科研为我的教学导航。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京山校区) 郭乘宏

艳霞副教授关于选题来源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教科研并非遥不可及的“高大上”任务,而是与日常教学息息相关,旨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中小学教科研的新大门,我将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关注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争取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供稿单位:教育研究中心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