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在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现场活动暨专利赋能强链工程启动仪式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段炼,面向40余家企业定向推介了学校“新型二氧化碳制冷流态冰浆机组”这一系列成果。段炼会后谈道:“作为‘中国物流之都’,临沂凭借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已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物流枢纽。在此背景下,推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二氧化碳制冷流态冰浆机组”这一创新成果,将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升级带来双重驱动价值,对于临沂市当地企业而言,该成果的推广将有助于破解企业冷链物流过程中‘高能耗、低时效、易损耗’三大痛点。”

学校参加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现场活动暨专利赋能强链工程启动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及山东省《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知识产权转化为突破口,探索建立“高校供给——地方需求——市场验证”的协同创新机制。2025年4月,学校与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10项专利区域定向许可协议,响应并推出“先用后付”合作模式,为破解高校专利转化难题、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学校老师现场做项目路演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打造“专利菜单”供给模式
临沂市作为“中国物流之都”,其物流、商贸、仓储等产业对技术创新需求迫切。学校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围绕临沂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组建由冷链物流、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利筛选团队。
专家团队对164余项存量专利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实地调研临沂市12个重点产业园区、访谈17家代表企业,遴选出“新型二氧化碳制冷流态冰浆机组”等10项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的专利技术,形成涵盖冷链保鲜、物流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专利菜单”,并面向40余家企业进行了定向推介路演,全方位展示了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该菜单采用模块化设计,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单项技术或组合方案,实现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创新“三级推送”服务体系,构建转化快车道
为破解专利转化信息不对称难题,学校联合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高校——运营中心——县市区”三级推送机制。运营中心基于临沂市产业招商目录,对“专利菜单”进行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评估,筛选出首批10项重点推荐专利。各县市区科技局、工信局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将专利信息推送至兰山区物流产业园、河东区智能制造基地等重点区域。
组织专利持有人与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通过技术宣讲会、现场路演等形式,推动专利与企业生产线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团队研发的“智碳锁鲜”项目凭借其节能5%、保鲜周期延长5%的技术优势,吸引多家冷链企业关注,为专利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企业现场对接技术服务
响应“先用后付”合作模式,降低企业创新门槛
高校专利转化需突破“重申报、轻应用”的传统思维,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支撑为保障、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的创新机制。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引进顾虑多、资金压力大等痛点,学校创新实施“1年免费试用+分期付费”机制:企业签订许可合同后,可无偿使用专利技术12个月,待技术验证达标后再按效益比例支付许可费。
该模式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将技术转化风险前置化解,降低了企业创新门槛,有效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速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临沂市已有多家企业参与试点。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宗国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与地方在更广泛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新时代校地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山商方案’。”学校将深化“先用后付”模式的应用,这一探索不仅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更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