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长江禁渔阶段性成效显著,为何需十年之久?
中国绿发会

根据中新网的报道,5月9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荆州召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指出,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长江十年禁渔自2021年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2017年—2020年增加36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明显;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3%。通过全流域系统性生态保护措施,长江正重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

图源:pixabay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然而,之前几十年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使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整体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亟需实施长江生态恢复政策,让长江休养生息。

长江渔业曾在我国淡水渔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60年代初,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约有50余种,长江捕捞产量曾在1954年高达43万吨,占全国淡水捕捞产量的60%,到上世纪90年代已下降至10万吨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此外,我们所熟知的白鲟和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多年不见踪迹。此外,中华鲟、长江鲟等物种的生存状况同样令人堪忧,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它们可能会步白鱀豚、白鲟的后尘,面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实施长江禁渔政策显得尤为必要。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长江口禁捕管理区,鄱阳湖、洞庭湖2个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等7条重要支流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长江禁渔为何需要十年之久因为需要十年时间,长江中的很多鱼类才可能比较正常地实现自然恢复;需要十年时间整个长江的鱼类资源才可能恢复到像20世纪60年代的多样性水平,长江水域生态系统才可能恢复趋于完整不只是长江,我国很多水系都实施了明确的禁渔措施,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禁渔,实现水生生物的休养生息和自然恢复。

长久以来,人们对水生生物的关注度并不如陆生生物,无序捕捞、挖沙、水电工程修建、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化肥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都在影响着水生生物多样性,因此,在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时,需要综合这些因素,通盘考量。

当然,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坚持系统思维,需要科学地增殖放流,需要增加水体连通性,逐步恢复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长江禁渔五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相信十年期满,我们一定会看到生机勃勃的长江,展现出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美。

文章/Pierre

审/Cherry

排版/angel

参考链接:

1、长江十年禁渔显成效: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随时随地绿会保护地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