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坡一探,真假立现。”
5月1日,沉寂了数月之久,网红厨师隋坡重操探店“旧业”时,又说出了那句标志性的开场slogan。
只是这次,他不能再用“隋卞”的旧称,语调中带着明显的不适应。
这就好像无论你怎么复刻玉笛谁家听落梅、荷花瓣儿蒸鸡等金庸给黄蓉配备的名菜。

哪怕你叫黄蓉,也不能叫射雕黄蓉或射雕蓉儿,除非得到拥有金庸版权的机构授权。
哪怕是翁美玲复生,也是一样,也要授权,才能发布黄蓉新菜。
2022年1月,顶着“希尔顿、洲际酒店行政总厨”“师承国宴大师郑秀生”等头衔,隋坡以“特厨隋卞”账号开启了自己的特厨探店之路。
不同于常规探店网红,隋坡从菜品的色香味形到烹饪手法、食材处理、火候掌握等,均能进行专业点评和消费建议,由此得到一众网友的喜爱和关注,粉丝数量很快攀升至百万级。
然而,网红与MCN机构分道扬镳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2024年12月,以特级厨师隋坡探店为主要内容、在全网拥有超过400万粉丝的知名美食账号“特厨隋卞”停更,疑似陷入解约风波。

随后在今年3月,“特厨隋卞”账号幕后MCN发布视频、正式宣布结束与隋坡的合作,并透露后续将把账号“做成开放式平台,邀请更多烹饪大师来探店做菜”。
直到5月,隋坡“换号重生”、以新账号“特厨隋坡”复出,并在多个平台恢复内容更新。
就在外界以为此事会就此告一段落之时,近日“特厨隋卞”账号幕后MCN却接连发布多个视频,直指隋坡违反协议、发布违约侵权视频。
例如在一条题为《敦促手艺人隋先生立即停止违约侵权行为》的告知书中,MCN方面主张隋坡并非天生网红,并表示,“为将隋先生从一个素人打造成网红,我司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资金”。
同时其还透露双方曾约定在合作协议到期后,隋坡在规定年限内不得从事与该协议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即互联网短视频、直播业务)。
与隋坡一同重起炉灶的编导“小李”,则在日前发布的视频及相关动态中表示,“对于账号来说隋老师无疑是灵魂人物”。
他并透露此前在价值数万元的商单中,隋坡仅能分到500元。

站队隋坡这边的网友,也在评论区对这一MCN极尽嘲讽,称“鸡总以为是自己把太阳叫出来的”。
网红也有竞业协议?
同时,MCN在网红经济链条中,一直负责对接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与网络平台,以居间中介的身份策划推广、实现内容变现。
而据行业研报显示,目前国内的MCN机构多以百人以下的小公司为主,且营收情况不佳,自然也难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运营,进而导致各类纠纷出现。
要改变这一现状,行业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对于网红经济这一新兴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怎样的措施以规范行业发展?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张宇轩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网红厨师,不是中华小当家,都是MCN包装出来的。
隔着屏幕,你看到的色香味,只有色还在,就如《食神》里的演绎那般。

MCN事实上就是经纪公司,由于更多的只是直播带货的分账,MCN和网红之间的关联较弱。
MCN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把弱关联变成强关联。
最佳手段则是MCN不再只是运营网红,而是运营网红带货的相关产业链,并深耕对应网红的一些产品,形成网红和MCN自营产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
不过也要注意别用网红冠名,尽管那样更容易爆款,但也容易出现类似“李子柒故事“。
不得不说,网红经济一直都是野蛮生长,网红出道之初缺少资源,借助MCN之力完成原始积累,并进而进入腰部以上,成为惯常规律。
由于野蛮生长,因此双方在契约精神上,还无法达成和传统商业相似的严谨。
主管部门本身在商业纠纷上较难介入。
但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协助推动更严谨的MCN签约网红的契约出炉,形成模版,并随着新的问题而推动后续契约的调整,让行业生态更为健康。
如此一来,或许才会有更多的黄蓉和中华小当家,能够在网上受权发布、并且长红……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