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明明早被秦朝废除,为何历朝建国时都会干那件祸害百姓的事
祥子谈历史

每到前朝灭,新朝建之时,所有的开国帝王都会干同样一件祸害百姓的事,这件事也是绝大多数人都能耳熟能详的,只不过其危害都被大多数人给忽略了,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

这件事就是大肆封王封爵。例如,汉人皇族宗室称:亲王、郡王、郡公、县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等;清人皇族宗室称:贝勒、国公、贝子等。

这些被封的王爷们,几乎都有自己的封地,相当于是一个个国中之国。

虽说,在那个时代,大封皇族宗室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但大家似乎忘了,封的王越多,百姓的负担也就越重。

▲李斯

之后,随着这些王的不断分支,群族的不断壮大,百姓遭受压迫和盘剥的苦难自然也就随之不断增加,同样也是在不断增加国家的负担。

例如:明朝实封的王爷就有56位,到明朝灭亡时,据说朱元璋的直系后代就达到了100多万人,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不事生产的特权阶层,却总干着吸百姓血的事。

到了清代,根据《爱新觉罗宗谱》和《清史稿·诸王传》记载,亲王就封了140位,几乎比明朝多了近三倍。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在太平天国短短的十一年间,所封的王爷更是多达2700多个。

大家若从历朝历代的发展顺序去看,不难发现,从汉朝开始,所封的王爷数量,差不多是逐朝逐代增加的。同时,农民起义和民变的频次,同样也是逐朝逐代增加的。

或许有人会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人口逐朝逐代增加的同时,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和发展。

其实,说白了不事生产的特权阶层也是在逐朝逐代增加,而特权阶层所占据的社会资源也就会越来越多,而剩余给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社会资源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壮大的特权阶层始终都不会有人敢去碰一下,于是除开特权阶层外,官僚阶层和普通百姓间就会出现资源争夺。

▲西汉“七国之乱”形势图

结果,百姓手中本就相当可怜的那一点资源又被官僚阶层狠狠地盘剥了一层,最终留给普通百姓的资源可能就少到连生存都困难,农民起义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这,应该就是农民起义频次逐朝逐代增加的根本原因吧。

所以说,历朝历代开国之君所干的“大肆封王”的这件事,其实就是在祸害百姓。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在开国之时,秦始皇召开群臣会议,丞相王绾最先提出,全国地方太大,难以管理,要求像周代一样,大肆分封皇室诸子,也就是秦始皇的23个儿子。

群臣听了,纷纷赞同,唯有李斯力排众议,他认为:国家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的国,不利于统一,也不利于国家安宁。

秦始皇听后,很是支持李斯的观点,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郡县制。

虽然,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这套中央集权制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相比周代的封建,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若从小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少些诸王的叛乱,百姓也能少死些,生存的环境也能安稳些,更能少些特权阶层的欺压和盘剥。

▲西晋“八王之乱”

谁知,一贯讲求“汉承秦制”的汉朝,却最先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反而大肆封王,例如:西汉的“七国之乱”,死于战乱的百姓,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

还有后来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直接引发了灾难性的“五胡乱华”。即使后来王乱的规模较小,但依旧屡有发生,而每一次发生,最惨的还是百姓。毕竟,“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兵和官对百姓的伤害更甚匪患。

也就是从西汉开始直到满清的灭亡,在这段长达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都在开“封王”的历史倒车,即使历朝历代都曾出过改革家,可依旧没有人敢去碰皇亲国戚的这个特权阶层。如果,从西汉开始,历朝历代都能废除“封王”制,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番更加喜人的走向呢?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经验教训。

对于“封王”的特权阶层问题,相信历朝历代的群臣大都是熟读圣贤书的大儒,心里应该跟明镜一样,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碰呢?虽然,他们一个个将“爱国爱民”挂在嘴上,实则大多却是只求自保,追求“封妻荫子”的仕途,根本没将百姓的死活放在心里的一群儒家传人。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