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启幕:在山顶重逢,共话人类与AI的共生之道
DoNews

DoNews5月26日消息,达芬奇时代,解剖学研究让画家对人体结构有了精确把握;十九世纪化学工业发展,催生了印象派画家手中鲜艳的管装颜料;今天的AI技术,则让艺术家能够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探寻文化的边界。

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不是浅显的“冰与火”,也不是简单的工具与结果,而是两种认知世界方式的深度交融。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言,「科学使人们了解自然如何运作,艺术则让人们感受这种了解带来的震撼与美。」

在当今时代,我们有必要正确看待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推动艺术创作新的可能性,同时让人机共创成为现实。

5月26日,以“在山顶重逢”为主题的首届“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璀璨启幕,本次大会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作为指导单位、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和阳光媒体集团主办、摩境数字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大会通过主题展区、高端演讲、圆桌论坛、艺术课堂等多元活动,吸引了头部智能设备厂商和软件服务商,更汇集了数字艺术领域的领军者,为全球数字艺术领域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智慧的盛宴。

推动粤澳深度融合,共襄数字艺术盛举

开幕式上,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指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数字艺术新高地,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数字艺术发展,为创新者提供舞台,为创作者搭建平台,为创业者筑造后台。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冬在致辞中表示,南光集团携手阳光媒体集团打造此次国际级数字艺术盛会,正是为了在横琴这座“创想之城”上,搭建一个连接艺术与科技、传统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横琴成为数字艺术的“国际会客厅”,为大湾区乃至全球的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

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在发言中提到,数字技术、AI技术的到来,展现了艺术创作新的可能性,同时让人机共创成为现实。横琴是区域融合下的创新发展热土,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一次创新,首届“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推动横琴粤澳深度融合、为横琴带来了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文化艺术的激情,力求打造一个科技企业与艺术文化机构交流融合的平台。

亚洲和平慈善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李伟杰表示,在全球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数字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全球文化产业格局,而本次博览会选址琴澳,正是看中这片土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横琴与澳门正朝着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本次博览会的举办将为琴澳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耘,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京东方集团副总裁、MLED业务CEO刘毅及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张志庆等来自中外文化、科技、艺术、学术界的一百多位嘉宾共同见证了博览会开幕。

在场嘉宾纷纷表示,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是对数字艺术领域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推动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央美费俊:重视「感能」的力量

除精彩展览外,本届博览会精心策划的系列主题演讲及圆桌论坛成为另一大亮点。

在“AIGC重塑产业新生态”圆桌论坛上,多位横跨科技、艺术、文化、商业各个领域的前沿专家就AIGC对内容生产、艺术创作、教育体系等领域带来的变革进行了讨论。

阿里云设计中心总监王路平分享了AIGC在产业应用中的多个成功案例。“三周内生成9万张设计图”、“一个月完成四部电影短片制作”等实例印证了AIGC带来的效率革命。王路平特别强调,专业设计师需要建立自己的模型训练体系,而非仅依赖公共大模型。

数字艺术家赵伯祚则以自身经历为例,描述了AIGC如何打破创作边界:“有了这些工具,我开始尝试编程、音乐创作等原本陌生的领域。”这种跨界可能性的拓展,正是AIGC带来的思维范式转变。

雅昌艺术数据总经理兰岚以《红楼梦》数字艺术项目为例,揭示了AIGC在传统文化创新中的独特价值。“我们为AIGC工具‘喂养’优质艺术数据,同时AIGC也反向开发了我们的智力维度。”这种双向赋能的关系模式,为传统内容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则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感能」概念——一种区别于机器智能的感性能力。他认为,如果仅依赖于简单的风格搬运,那人类确实应该为AI的发展感到焦虑,但如果将价值建立在创造力上,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类不断突破自我的美学建构。

“当技术在不断形成一些必然的结果,艺术就要拥抱偶然;当技术在不断地制造有序,那艺术就需要去迎接无序;当人工智能不断地向更加可控的方向去发展,而艺术充当的角色是如何享受失控。”这段充满辩证思维的表述,赢得了现场热烈掌声。

“今天的艺术教育需要回归本质,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塑造具有主体性的创造者。”费俊对艺术教育的见解,直指当下教育体系面临的深层挑战。

据悉,大会共计15余场高规格的重磅嘉宾演讲、圆桌论坛与艺术课堂构筑起数字艺术的思想高地,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学者与科技专家将在此展开深度对话。

四大主题展区,构建数字艺术全图景

DoNews记者了解到,本届横琴数博会设置“重施魔法”、“超级联想”、“艺术未来式”、“科技重构艺术”四大主题展区,覆盖6000平方米展出面积,吸引了十余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故宫博物院及20余家科技企业参与。

在“重施魔法”展区,郑曦然、黑特·史德耶尔、黄心健、林立施和刘昕五位艺术家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数字艺术世界。

“科技重构艺术”展区则通过联想、华为、京东方、爱普生、海信、臻像科技、坪山美术馆、MADverse摩境数字艺术空间等企业和机构展示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感受到科技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现场的《星・藏》——孤独症儿童绘西藏公益画展更是首次联动北京、澳门、珠海三地孤独症群体共同绘画西藏,用AI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方式——在孩子们手绘作品的基础上,艺术家运用 AI 进行再创作,展现“来自星星的孩子”内心对西藏的独特想象与美好祝愿,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推向了新的动人高度。

首届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的开幕,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增添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更为全球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保持艺术与科技的对话,我们可以在这个被算法和数字定义的世界里,保持科技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平衡,继续创作出有温度、有价值的内容。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