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特朗普向欧盟正式挥舞关税大棒这事,背后的逻辑和诉求该怎么看?
熊猫贝贝小可爱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149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全世界可能是当下影响最大的,还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代表人物,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5月23日这一天,又搞出新活了:

5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炮,把欧盟骂得狗血淋头: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这语气,这内容,完全可以看作是“讨欧檄文”:欧盟就是来占美国便宜的!

特朗普推文的内容非常直白,意思就是:“欧盟成立就是为了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他们搞贸易壁垒、收增值税、乱罚美国企业、操纵汇率、搞不公平诉讼……简直无法无天!我们谈判这么久,欧盟一点诚意都没有!所以,从2025年6月1日起,美国要对欧盟产品加征50%关税!

除非东西是美国自己造的,否则别想轻松进美国市场!”

这已经不是“贸易战”了,而是直接宣战!特朗普的意思很明确:欧盟要么跪,要么死!

这话一出,欧洲股市当场哆嗦:

富时100微跌,法、德两大指数一天跌了超过1.5%。对于欧洲,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谈判筹码,而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三天后,特朗普又一转口风,把谈判最后期限延到7月9日。看似留了一口气,但欧洲这回是真的“输麻了”——无论特朗普发言是有备而来,还是临时起意,主动权都牢牢掌握在美国手里,欧洲沦为了被动应对的棋子。

这事儿,因为和中国这边的利益关联明面上并不是直接关联,所以国内的关注和热度其实并不高。

但是,这事儿,其实很有看头,背后的因果逻辑和一些关键本质,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最新这出美国“万税爷”逼单欧洲的动向事件详细梳理,结合当下欧美之间的几个贸易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特朗普这一出最新在关税维度的戏码背后的,有着怎样的利益诉求和博弈逻辑,并对这个事件折射出来的一些关键本质和后续信号,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5月23日,德国DAX指数下跌(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美国“万税爷”特朗普,突然发难欧盟要加关税,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影响如何?


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帖,矛头直指欧盟和苹果。

他称,欧盟“难打交道”“占美国便宜”,并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

特朗普还说,凡是在国外制造并在美国销售的苹果手机,应该面临至少25%的关税。

路透社形容,持续数周的关税战缓和带来短暂喘息后,全球市场再度被美政府发出的“双重威胁”搅动:美欧主要股指下跌,美元走软,金价上涨。

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复杂,而且,早有端倪:

为什么特朗普会突然威胁欧盟呢?

早在5月中旬,美欧已就数字贸易、投资准入、关税结构等领域交换过谈判草案,但欧盟近期态度趋硬,拒绝接受美式“10%底线协议”。

有欧盟官员表示:“10%的税率根本算不上什么协议。”

这就是双方谈判进展迟缓的根本所在:欧盟认为基准关税也是美国强加的,必须免除;

而美国认为,基准关税是谈判起点,重点在于欧盟要不要避免额外关税。

背后凸显出来的核心问题是——美欧谈判久拖不决。

特朗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索性扔出“关税大棒”,以施压换取进展。

而且,在多个场合,其实特朗普已经明显表达出对欧盟的不满:

图片来源:网络

消息公布后,欧洲市场遭“血洗”,瞬间断崖式下跌,其中德国DAX30指数以及法国CAC40指数一度跌超2%,美股三大股指期货集体一度跌超1%。英伟达、苹果(稍早前,特朗普警告苹果“如果不在美国生产,将对其加征25%关税”)、亚马逊等科技指数跌幅都在3%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今年3月,美国就已对欧盟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了25%的关税,并于4月对其他欧盟商品征收了20%的关税。随后美方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将20%的关税减半,并设定了90天的谈判窗口期,希望在7月8日前达成更全面的关税协议。然而,从目前的谈判进展以及特朗普将关税提前到6月征收的表态来看,双方不仅未能缩小分歧,反而面临彻底谈崩的风险。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很具有戏剧性的,是这个事情的后续走向:

(5月25日)晚间,特朗普在返回华盛顿前夕宣布,他将对欧征收关税的时间点推迟到7月8日,即“对等关税”生效日。特朗普把这个新决定归因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来电。既然冯德莱恩承诺“将果断地推进与美国的谈判进程”,他自然乐观其成,多给点缓冲时间也无妨。

欧盟的心情如过山车,世界又一次目睹了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无常。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直言不讳:特朗普之所以这样做,“旨在刺激一下欧盟的官员”,“我希望这能够激发欧盟的热情”。

美国现任财长贝森特(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从这个事件引发的思考:为什么特朗普喜欢制造“不确定性”?


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突然对欧盟发难,明面上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第一理由,就是党争和在位报复:

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凡是拜登支持的,我都要毁灭!” 欧盟高层,比如冯德莱恩,全是民主党的“自己人”,天天跟特朗普唱反调。这帮人要是继续掌权,等特朗普下台后,肯定要反攻倒算。

所以,特朗普现在就要斩草除根,就像他最近对哈佛大学下手一样——直接砍掉留学生招生资格,因为哈佛是“白左大本营”,教授天天写文章骂他。

既然搞不定内部,那就先搞外部,欧盟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第二个理由,更直接,那就是利益:

每次特朗普放狠话(特指通过社交媒体而非官方渠道进行信号释放),必然会引起特定的金融市场出现震荡。

这次特朗普刚威胁加税,欧洲股市立马暴跌,美国资本趁机抄底。大家认为特朗普没提前布局?或者说有资本在幕后配合?

这操作特朗普玩得太熟了——先放风吓唬市场,等股价跌到底,再让盟友低价买入,最后自己数钱。

民主党恨得牙痒痒,但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特朗普是“股市操控大师”呢?

最后一个明面理由,其实更直接,还是利益:

看看欧盟出口美国的主要产品:

汽车(41%)——奔驰、宝马在美国很吃香?特朗普一句话就能让它们滚蛋!

奢侈品(16%)——爱马仕、LV?美国人不买,中国人照样买,但欧盟敢得罪美国吗?

药品和光刻机(12%)——唯一能卡美国脖子的,但欧盟敢断供吗?特朗普一句“制裁ASML”,荷兰立马跪!

特朗普的真正目标:逼欧盟自废武功,甚至是以身饲鹰:

他不仅要加税,还要欧盟:
取消美国汽车关税——让福特、特斯拉横扫欧洲市场!
狂买美国天价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的1.8倍,纯纯冤大头!
废除数字税——让谷歌、Facebook在欧洲继续吸血!
放弃新能源补贴——彻底掐死欧洲电动车产业!

一通操作下来,欧盟就像被逼到墙角的肥羊,特朗普拿着刀,笑眯眯地问:

“你是自己割肉,还是我来帮你割?”

全世界都可以质疑特朗普的水平和能力,但是应该没人会去质疑特朗普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吧?

但其实,明面上的这些利益考量和因果逻辑,都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关键的问题,才是看点:

从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为什么他如此喜欢制造“不确定性”?

这个套路,可以说是特朗普作为成功商人的典型风格和套利惯性了。

从过往经验来看,特朗普最喜欢制造不确定性,在谈判中往往是狮子大开口,把价码提高到无法想象的程度,然后坐下来谈判,以实现自己的底价。

特朗普的经济团队就是本着这一策略,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谈判。

对中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都采取狮子大开口的策略,从而局部实现美国设定的目标。

特朗普起初对全球产品征收10%的基础性关税,各国都觉得天要塌下来,而现在若能将关税界定在10%的水平,谈判对象国都觉得是一大胜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的“交易艺术”的确有自己的一套打法,包含了不少心理战的知识。

越是在某件事上成功,越会产生路径依赖,显然,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对于“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生意模式,有很强的依赖性。

这个套路,虽然直白肤浅,但是管用。

尤其是坐拥总统权力的特朗普,对这样的手段,高度迷恋。

这才是这个事件最大的看点。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美国对欧洲发动的关税冲击,后续走向和影响,该怎么看?


回到特朗普向欧洲挥动关税大棒这个事件本身来看,其实没有多少悬念,虽然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但是结果恐怕没有多少想象力。

欧盟越跪,特朗普踩得越狠,直到把它彻底拆成碎片。

而最讽刺的是——当年跟着美国疯狂制裁别人的欧盟,现在正被美国往死里整。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接下来,大概率欧洲会妥协。

因为欧洲确实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欧盟自己组织欧盟联军也不太现实,各国出多少人、分担多少军费开支等等,一时半刻也没办法达成一套方案,所以,欧盟和美国之间必然会达成协议,但目前各路分析都认为欧盟很难拿到超过英国水平的税率,最后的关税结果大概率是要大于10%的。

说白了,欧盟国家这一轮,想要不放点血就能顺利过关,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就是了。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欧一直是国际体系中最稳定、最重要的战略同盟。

如今,关税争端或许只是这对跨大西洋伙伴“渐行渐远”的一个缩影。

短期来看,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急剧转向,对双边关系造成冲击。

长期来看,随着国际秩序的演变,美国霸权逐步削弱,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战略自主”意识日益上升,这些因素导致双方结构性利益分歧加深。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政治变化外溢到外交领域,使得原有以美欧关系为核心的盟友体系共识不断减弱。美国外交政策目标日益转向有着清晰利益边界的“美国优先”。

很多人喜欢把欧美关系当成“盟友间的磕磕碰碰”,但现实是,全球化退潮,利益归本国,盟友变生意,最终拼的还是谁能在谈判桌上留下最后一口气。尤其是当对手是特朗普,这位“美国利益至上”的生意人总统时,所有的道义、历史情怀、共同体叙事,分分钟都能让位于一份利润报表。

或许有人疑惑:欧洲都已经放了这么多软话,几乎所有工业和农业领域都要执行零关税了,甚至连人工智能、数字监管、共同遏制中国“产能过剩”都答应合作,特朗普为什么还步步紧逼?

答案很简单——这是“商人治国”的逼单手法。

在房地产行业,最常用的销售策略就是给客户设置最后期限,抛出“今日特惠,明天取消”的限时方案,让客户做不出决定就永远做不了决定。

特朗普本身就是个惯于“砍价、逼单、制造危机氛围”的谈判高手。

他深知,现在协议对美国最有利,趁热打铁、给对方压力、设置最后期限,是压榨欧洲最大让步的黄金窗口。

换句话说,特朗普的“逼单”根本不是为了拉锯,而是为了让对方没得选。欧洲越慌张,越容易乱了阵脚,反而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欧洲的软肋:既不敢反抗,也学不会示弱。

这场美欧关税博弈,其实早就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而是全球秩序剧变下的利益再分配。

世界从来都是弱肉强食,哪怕是在盟友之间。

没有足够的疼痛和冲击,怎么才能唤起反击的决心和行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这个动向的梳理和讨论,能够给中国这边带来哪些启发和警示?


虽然特朗普向欧盟挥动关税大棒这个事情,和中国这边没有直接的关联和影响,但是,这个事件,能够给中国带来的启发和警示,可是一点都不少。

5月12日,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在2025年5月14日前,将4月2日以来向中国加征的125%关税降低到34%,其中的24%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只保留剩余10%的关税。中国则宣布同步取消91%反制关税,对美方34%的关税暂停24%反制措施,保留10%。

90天的谈判窗口期,让中美双方都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时机。

但是90天以后,怎么办呢?再加上特朗普随时都有可能“翻脸”的不确定性,毫无疑问,这都给中国对外贸易策略和国家层面的策略应对,带来了新的挑战。

就算有联合声明的利好确定性,但是90天的暂停期内,关税变化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和特朗普这样的人打交道,就不要指望信用和一劳永逸,随时保持对不确定性的准备,才是上策。

中国出口短期仍坚韧。一些市场机构预测,中美互相下调关税后,4月积压的部分美国订单将得到释放。逐渐进入美国圣诞节备货旺季,二季度中国出口或保持一定增速。然而,长远的变数在90天之后。如果美国对华关税加征至50%以上,两国可能会发生贸易“硬脱钩”。而随着90天谈判的推进,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版图亦在重构。

90天暂停期带来一时风平浪静,全球贸易环境依然动荡不定。

5月18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若各国在90天关税暂停期内未达成贸易协议,关税税率将很快恢复至“对等”水平。特朗普威胁称,若不以诚意谈判,关税将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眼下,令中国企业苦恼的不仅是关税税率,更担心美国的一项政策随时改变订单流向。

各国贸易协议在90天内谈妥之后,能否实现特朗普的既定目标,仍是未知数。

不确定性的迷雾,以及潜在可能会出现的脱钩冲击,贸易风险,依然存在。

当然,这也可以看作“特朗普风格”的一个现实效果,或许,折腾的让对手睡不好,就是特朗普商业谈判策略里面的一环设计?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而言,借鉴上一轮贸易谈判经验,依然N需要警惕2025年中美经贸谈判反复摇摆、高开低走的风险。

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底线思维,保持历史耐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中国目前应对关税战的最佳策略。

当然,对于个人,公司,行业来说,看清这样的不确定性迷雾背后的优势策略,同样重要。


以上,就是对2025年5月下旬,特朗普突然向欧盟挥动关税大棒的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