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却因为一个摆摊卖甜品的女网红彻底火了。
近200人在520当天,因为吃了女网红卖的提拉米苏,全部住进了医院,网友戏称这位老板为“绝命毒师”!
食物中的顾客,将自己当天购买的提拉米苏晒在了网上,结果有眼尖的网友一看,差点没吓出魂儿来。

这场风波的主角“如花提拉米苏”,起初是妥妥的网红爆款。
老板深谙流量密码,在短视频平台一通宣传,主打动物奶油、木糖醇制作,号称健康又美味,一下就抓住了宝妈和年轻人的心。
5月20日当天,商家早早备足了上百份提拉米苏。
在节日浪漫氛围的烘托下,25元一份的价格,瞬间成了大家眼中的“性价比之王”。
不到半天时间,近200份甜品就被抢购一空。

可谁能想到,当天晚上,就陆续有人出现不适症状。
李女士回忆,5月20日晚10点多,她美滋滋地吃了提拉米苏,结果第二天一早,她和两个孩子全“中招”了。
一家人赶忙跑去医院挂水,可折腾半天,连病因都查不出来。


刷社交媒体才发现,原来和她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
截至5月24日,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挤满了近200名出现症状的食客,其中8人病情严重,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远超想象。
随着事件越闹越大,眼尖的网友发现了不对劲——蛋糕上那朵娇艳的装饰花,竟然是全株剧毒的夹竹桃!
这花看着好看,可茎叶花里全是毒素,一旦摄入,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还不是唯一的问题,地摊提拉米苏的卫生状况,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从专业角度看,奶油、奶酪这类食材,必须全程冷藏保鲜,可小商贩用的小冰柜,在夏天根本顶不住。
更离谱的是,这些流动摊位大多连个卫生许可证都没有,完全是“三无”产品。


出了事后,涉事商家的一系列操作,更让人火冒三丈。
当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纷纷晒出自己因食用其提拉米苏后身体不适的惨状时,商家的第一反应不是诚恳认错、积极解决问题,而是跑去低声下气求顾客删视频。
有消费者透露,商家又是说好话,又是承诺给予一定补偿,盼着消费者能把那些曝光问题的视频删掉,生怕影响了自家生意。


与此同时,商家又以最快速度清空了社交账号上的所有内容,之前那些大肆宣传自家甜品有多美味、多健康的视频和文案,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还果断解散了粉丝群。
很明显,这是妄图销毁证据,想把这场风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到了5月24日,记者想就此事深入了解,联系涉事商家,询问到底有多少消费者向其反映了问题,可商家倒好,电话一接通,一听是相关询问,直接就挂断了电话。

商家这般鸵鸟行径,彻底激怒了广大消费者,评论区讨伐声此起彼伏。
社交媒体上,关于“如花提拉米苏”的话题热度持续飙升,网友们纷纷化身 “网络侦探”,势要将涉事商家的老底给掀个底朝天。
有人爆料,商家收了学员2900元学费,转头就禁止学员摆摊,自己却开分店抢占市场。

还有人说,这老板以前搞美容,因为“洗脸致毁容”被投诉,现在转行卖蛋糕,还是改不了投机取巧的毛病。

本地网友还透露,女老板看着精致,没人的时候就抽烟,在做食品的环境里这样,食品卫生能有保障才怪!

连在蛋糕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行内人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站出来揭开地摊提拉米苏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就拿制作提拉米苏必不可少的原料马斯卡彭奶酪来说,这东西开封后特别容易变质,对储存条件要求极高。

可那些摆摊的商家,根本没法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把货卖完,更别说保证储存条件了。
而且地摊式售卖大多没有卫生许可证,属于无证经营。
有些不良商家为了多赚点钱,用的都是劣质原料,至于冷链运输和储存,更是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咱们来算笔账,就知道这里面的利润有多惊人了。
用劣质原料、不搞冷链的提拉米苏,成本一份算下来不超过10块钱,可到了消费者手里,却能卖到25元一份,毛利率超过60%。

就拿这次涉事的“如花”商家来说,5月20日当天就卖了200份,一份能赚15元,光这一天的纯利润就高达3000元,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能赚个百万。
这次中毒事件,就算按照161人中毒,每人赔付1000-1500元来算,商家最多也就赔24万左右,这才占其年收入的2%左右。
违法成本如此之低,也难怪有些商家敢罔顾消费者健康,铤而走险了。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彻底炸锅了。
“为了赚钱连良心都不要了!”
“现在吃点东西都提心吊胆的”,类似的评论铺天盖地。
大家都在反思,不能再盲目相信手工制作和网红宣传了,买吃的还是得选正规有资质的地方。

其实,类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
2024年,知名烘焙博主ZHAOZHAO直播卖自制提拉米苏,用的装饰花是有毒的绣球花,不少人差点误食。
出事后,博主虽然回应更换装饰,但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说到底,食品制作者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光图好看、省成本就拿消费者的健康开玩笑。
咱们消费者也得长点心,买东西多留个心眼,看看成分、查查资质。
更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彻查此事,给大家一个交代,让食品行业不再有这样的“毒蛋糕”,让我们能真正放心享受每一口甜蜜。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