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以前很多的皂荚树,当时不少人还专门种植它,等到长大了就能卖钱!
然而如今这种树越来越少了,也没什么人种植它了,这又是咋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认识皂荚树
皂荚树,学名Gleditsia sinensis,属豆科皂荚属,是中国特有的落叶乔木,长得非常高大,普遍能长到二三十米,有的树高可达30米以上。
其树干粗壮,树皮呈灰褐色且粗糙有裂纹,枝条上长有粗壮的分枝刺,这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些刺又粗又长,还非常坚硬,连汽车轮胎都能扎穿,古代也叫它“天丁”,它是可以入药的!
每年5-6月,皂荚树会开出黄绿色的花朵,花朵虽不艳丽,却有着独特的淡雅气息。

到了10月份,便会结出长条状、黑棕色的荚果,荚果内的果肉富含皂素,这也正是它价值的重要来源。
皂荚树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喜光且耐荫,在酸性土、石灰质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具有一定的耐寒、耐旱能力。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大部分地区,常生长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乡土树种。
二、皂荚树过去在农村的用途与价值
在过去,皂荚树堪称农村的“宝藏树”,有着诸多实用价值,这也是当时很多农民专门种植它的原因!

首先,它是天然的“清洁剂”。将皂荚果捣碎后放入水中搓揉,会产生丰富的泡沫,这些泡沫中的皂素具有强大的去污能力。
在没有化学洗涤剂的年代,农村百姓常用它洗手,清洗衣物、头发,甚至用来洗瓜果蔬菜。
而且皂荚天然无害,不会对皮肤和环境造成伤害,深受人们喜爱。现在也有人去采摘,拿来洗脸,洗头,安全无副作用!
其次,皂荚树的木材坚硬,纹理细腻,是制作家具、农具的优质材料。
用其制作的家具结实耐用,能够使用几十年;制成的农具,如犁、耙等,在田间劳作中也十分趁手。比如很多地方还用它做砧板,也是非常耐用的!
还有就是它的食用价值也不低,皂荚树的果实,里面剥出来的种仁,也被称之为皂荚米,这可是非常珍贵的一种营养食材,在过去也被称之为“植物燕窝”!记得小时候都是用来煮糖水喝的,非常美味!只是采摘,加工比较难!你们吃过吗?

此外,皂荚刺还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其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等症状,在中药市场上一直备受青睐。
同时,皂荚树本身树形美观,枝叶茂密,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和观赏价值,常被种植在房前屋后,既能美化环境,又能为人们提供夏日乘凉的好去处。
而且,皂荚树的根系发达,能够固土护坡,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为何没人种皂荚树了?
尽管皂荚树曾有诸多价值,但如今种植它的人却越来越少,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经济角度来看,皂荚树生长周期极为漫长,一般需要15 - 20年才能进入盛果期,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这让许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种植户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一些果树或速生经济林,如苹果树、杨树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收益,更受种植户欢迎。
在使用便利性上,随着现代化学洗涤剂的普及,它们以去污能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虽然皂荚天然环保,但使用时需要捣碎、浸泡等繁琐步骤,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导致其作为清洁剂的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在药用领域,虽然皂荚刺有一定药用价值,但由于其采摘难度大,需要小心避开坚硬的刺,人工成本高,且随着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发展,许多替代药材的出现,使得皂荚刺在中药市场的需求也有所减少。
此外,皂荚树自身的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它浑身带刺,无论是采摘皂荚果和皂荚刺,还是进行日常管理,都容易伤人,增加了劳动强度和风险。
而且,皂荚树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天牛等害虫的侵害,防治难度较大,一旦发生虫害,不仅影响果实和刺的产量,还可能危及树木本身的生长。

曾经风光无限的皂荚树,因时代发展、经济因素和自身特性等原因逐渐淡出人们的种植选择。
不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天然产品需求的回升,皂荚树或许能凭借其天然、环保的特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重新在现代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你们认识皂荚树吗?在你家乡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