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想要做事就要立刻做
铁剑帮帮主

很多人做事总是要讲条件,而且要弄得尽善尽美,却在条件成熟时做不成了。想要做事就要立刻做,不要等待,不要观望,更不要怨天尤人。

钱学森刚回国的时候,研究火箭技术。当时条件不具备,很多专家都在抱怨,但他不抱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而当时的生产力并不是特别强大。后来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火箭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铁人王进喜工作的时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立刻做,不等不靠。迈出第一步就好了,后面的人会跟上,而且在以后的征途上,工作会逐渐完善,条件也会逐渐变好。倘若只是等待,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世界上的事并不是那么现成的,不是让人一按按钮就能实现巨大生产力飞跃的,也不是让人拉一根灯绳就能月入过万的。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拼搏,去奉献,去竞争,而不能只是躺在家里啃老,更不能只是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出门就捡到银子。有人想要减肥,就要制定计划,还要跑步,却苦于没有好的装备,就要买好的球鞋,买好的运动服,还要等到好的天气,才能出去跑步。当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之后,他竟然发现已经失去了跑步的兴趣,甚至根本不愿意跑。要想真的跑步减肥,就立刻去做,不要等到好球鞋到来,也不要等到好的运动服到来,更不用等什么好天气,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穿什么鞋,直接去跑就可以了。等到好的条件具备了,已经失去了兴趣,就不愿意跑步减肥了,甚至早已经转移了兴趣点,要通过节食减肥的。节食之后感觉没有什么力气,当然不愿意跑步了。

有学生打算勤奋学习,就要买好的笔和本子,买好的台灯,打算挑灯夜战,还要买很多复习资料。等到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他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看着如山的学习资料,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主要还是不肯付出辛勤的劳动,当然成绩就好不起来了。要想勤奋学习,就直接学习,走路在学,睡觉前在学,上课的时候在学,下课的时候还在学,不是背诵就是做题,不懂就问。很朴素的道理,很多学生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当学生开始追求外在条件的时候,要用到好笔、好本子,要用到好台灯、好水杯,要自己一个房间学习,就一定有问题。因为真正的学习是立刻就学,吃透书本知识,然后再做复习资料,还要和老师同学讨论,却并不会在乎外界条件。古代书生读书条件非常艰苦,几乎没有自己的房间,他们经常跻身到破庙中读书。倘若他们也讲学习条件,就像富人家的子弟一样,不一定能发奋图强,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真本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要想学习,还是内因起作用,外部因素只是条件,没有条件,只有内部因素也能学习,哪怕在监狱里也能学习。很多革命志士深陷囹圄,在牢狱中写作。不管是尤利乌斯·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还是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都在狱中写成。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会在乎外界的条件,想好了就去做,一做就能成。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就是这样,想走就走,想留就留,遇事就办,一办就成,从不拖泥带水。金圣叹的评价他为“上上人物”,李贽读到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情节的时候,评价他:“仁人、圣人、勇人、神人、罗汉、菩萨、佛。”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桃花村,几乎事事顺心,而且一办就成。武松也是如此,无论是景阳冈打虎,还是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二龙山落草,都痛快淋漓,而且遇事就办,一办就成,从来不逃避,也不等不靠。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算是挖掘了潜力,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辉。彭端淑写的《为学》说了两个僧人,一个是穷和尚,一个是富和尚。两个人都想到南海去,穷和尚凭借一瓶一钵就到了南海,而富和尚几年都想买船到南海去,却始终不能成行。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好办了,顺着第一步往下走,一步一步就可以走遍天下。倘若只是耽于路途遥远,耽于困难太多而迈不出第一步,那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更别提行遍天下了。

做事不能总是追求条件完美,更不能总是追求事件尽善尽美。既然是做事,就一定存在着缺陷。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做事也是如此,做成了当然是好的,但肯定会有一些遗憾或缺陷。只要做起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就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即便事情做不成,也不会后悔,因为做事的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古人说“不成功,便成仁。”努力去做了,不留遗憾。做事可以追求模糊的正确,而不要追求清晰的正确,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明确的,尤其是结果不明确。就好像革命一样,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会逐渐融入到革命洪流中,为革命贡献力量,甚至献出生命。只要有源源不断的革命知识加入,革命就会变得前途明朗,一片光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力。就可以持续吸收革命知识,而且发动最广泛的人民革命,而不只是知识分子的革命。事情就是这样,越做越明朗,越做条件越多,越做越有信心,而只是等待好的条件出现,怎么说都不是太明智的。当然,做事也不能只是凭一腔热情去做,需要衡量一下条件,衡量一下社会关系,衡量一下权力和资本的作用,不然只是盲目去做,就很容易碰壁,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

一旦认准了做事的方向,觉得有三成胜算,就可以去做了。倘若一场胜算都没有,就不要去做,当然人和人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需要讲究客观性,讲究科学性,而不能只是主观判断,更不能只是凭着热情上,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有胜算,就可以去干,而且拼命去干,就一定能成。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