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午12点01分,中美新一轮关税调整正式生效。这次调整看似“火药味”淡了些:
美国暂停了对中国商品24%的关税(90天内),但保留10%的原有加征;同时取消4月初两项行政令中的额外关税。

中国同步“对等操作”,同样暂停24%关税、保留10%,并取消此前部分反制措施。简单说,双方都没完全撤掉关税大棒,但各自松了松手。
法国媒体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失衡,中美关税战休战三个月,能让人喘口气,但关税战并没有结束。

特朗普希望美国摆脱中国供应链的“隐患”,中国则力求成为一个“自主的强国”。中美两国都“渴望离婚”,但却离不了。因为,将他们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纽带实在是太多了。法国《世界报》发表社论认为,短暂的喘口气之后,中美贸易战尚未结束。
中美这俩“大块头”,活像一出没完没了的连续剧。刚按下暂停键,那边法国报纸就说了句大实话:想“离婚”?家当都搅一块儿了,离不了!这话听着糙,可道理一点不糙,直戳心窝子。

你说老美心里头那股别扭劲儿,到底打哪儿来?他们老盘算着,自家烟囱怎么越来越少,大伙儿的饭碗都端哪儿去了?一上街买东西,十件里头恨不得八九件都印着“中国造”。再翻翻贸易账本,好家伙,年年一个大窟窿。
特朗普那会儿嗓门最亮,成天嚷嚷这都是中国的锅,说咱这边搞补贴、控汇率,还不讲环保、亏待工人,东西才卖那么便宜,把他们市场搅得天翻地覆。他老怀念上世纪五十年代,觉得那时候的美国才是山巅之城,风光无限。

这念头,你说它一点影儿没有吧,也不尽然。全球贸易这大盘子,确实有点歪歪扭扭,一桌子吃饭,有人碗里冒尖,有人就得勒紧裤腰带。可要说板子全拍中国身上,这就有点抬杠了。
你想啊,美国工厂的活儿少了,真都是被中国抢走的?电脑换人脑,机器进车间,这不是时代潮流吗?早在中国还没进世贸那会儿,美国东北边那些老工业区,不就锈迹斑斑了?所以说啊,这锅粥熬得可稠了,哪能一勺就舀得清?里头有全球化的大浪,有技术进步的推手,当然,也有中国块头大了带来的那份竞争压力。

美国那边,尤其是特朗普挂帅的时候,就爱使一招——加关税。想着靠这猛药,把跑出去的工厂再请回来,把贸易逆差的窟窿给堵上。这心思,谁都能理解,谁不盼着自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呢?可问题是,这药方子真对症吗?恐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中国能练成“世界工厂”这身段,那可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咱人多,心气儿也高,都憋着劲儿想过好日子,再加上国家层面有那么股子长远规划的劲头。这条路,美国想学也学不来,说实话,也没那必要学。这就好比英国那会儿闹脱欧,以为一脱解千愁,结果呢?麻烦事儿一件没少,自家经济反倒先打了个趔趄。

眼下这局面,真跟一场世纪拔河赛似的,你拉我扯,谁也不松劲儿。美国那边卯足了劲儿想把产业链往回拽,尤其是在半导体这种金贵的高科技玩意儿上,那真是费尽了心思。既想卡住我们高端芯片的脖子,不让我们往上够,
又舍不得自家企业在那些成熟技术市场上赚银子的好机会。于是乎,先进的芯片技术给你设个禁区,可对一些量大管饱的普通芯片,又稍稍松了松口子,这算盘打得是噼啪响。我们这边呢,也不是吃素的。你搞限制,那咱就撸起袖子自己干!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名字,搁以前可能没几个人听过,现在呢?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亮嗓子了。

就说2025年第一季度,国产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愣是超过了四分之一,这叫啥?这就叫“进口替代”加“技术突围”两条腿走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蹚。你封锁你的,我发展我的,谁也别想把谁撂在半道上。
这贸易战打着打着,战场都变了样。以前大伙儿还愁眉苦脸地算计那点关税,现在可好,连技术标准都成了掰手腕的新阵地。美国那边大笔一挥,HBM内存芯片、高端AI处理器,通通列入“重点关照”名单。我们这边也不含糊,一部《数据安全法》出台,也是在划拉自己的技术势力范围。

可这种“硬脱钩”的法子,真能走得通吗?我看悬!全球78%的5G基站,里头还少不了中国的稀土。美国自家要建个半导体厂,那成本蹭蹭往上涨,比别人家高出一大截。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看似旁观的小兄弟们,日子也不好过。有的国家,像越南,为了少挨几记关税重拳,又是赶紧买美国货,又是放开市场大门,结果呢?钢铁产品照样被加了重税,一点没含糊。

日本就学乖了,悄悄地抛了点美国国债,市场立马打了个哆嗦,美国那边自然也得掂量掂量。这说明啥?大象掐架,草地遭殃是常事,但有时候啊,也能硬生生踩出几条新道道来。
要说最微妙的,还得数新能源这块大蛋糕。中国光伏板的产能,那是在全球市场都数一数二的,占了大头。
可你再往深里一瞅,里头那些核心的芯片,不少还得从国外进口。这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真是谁也别想把谁一脚踹干净。这种产业上盘根错节的深度捆绑,你还别说,反倒成了防止双方彻底撕破脸、掀桌子的“压舱石”,稳稳当当地压在那儿呢!

这次所谓的“关税休战”,虽然听着只有短短九十天的缓冲期,双方手里也都还捏着后手,没把话说死,但也算是在僵局里往前挪了一小步。还特意设了个副总理级别的沟通渠道,以后有事儿,至少能坐下来面对面地好好聊聊。毕竟,生意场上的磕磕碰碰,最终还得回到生意本身来解决。
你看,中国海关最近不就出了个新规定,说芯片在哪儿加工制造,就算哪儿的产品。这风向一变,好多企业已经开始琢磨着在东南亚、墨西哥那些地方建厂落脚,搞起了所谓的“弹性供应链”,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说到底,这两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彻底“一拍两散,各自安好”?怕是只能在剧本里找了。这种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拉锯,恐怕就是往后日子里的家常便饭。与其成天琢磨着怎么把对方一巴掌摁倒,不如多想想怎么在这场世纪博弈里,给彼此都找个相对舒坦的姿势,和平共处。
真要闹到两败俱伤,鸡飞蛋打,对谁都没好处,最后还得是和气才能生财,携手才能共赢。这可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没得选的必然。未来这盘大棋究竟怎么走,我们呐,还得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慢慢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