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鲁迅这个人的脑回路, 确实有点清奇,抱着墓碑向许广平表达爱意?
红史

鲁迅这个人的脑回路, 确实有点清奇。为何这么说呢?大家把注意力放到下面这张照片上。这张照片拍摄于厦门,照片里除了有鲁迅之外,还有鲁迅的几个朋友,他们正在游玩。这张照片看上去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旅行照,但是当我们把照片放大就会看到,鲁迅靠着一个上面刻着“许”字的石头。

“许”代表着什么呢?鲁迅为何要跟这块刻着“许”的石头合影呢?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许广平表达爱意,换了一般人,还真接收不到鲁迅发出来的讯号。有人觉得这个字就是鲁迅自己刻上去的,也有人觉得鲁迅这是抱着别人墓碑,但是笔者认为抱着别人墓碑的说法还是有些牵强了,谁的墓碑上只有一个字呢?如果要真的是墓碑,那还真的有些抽象了。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点点滴滴。

许广平和鲁迅相识于1923年,于1927年完成婚礼组建新家庭。他们结婚,没有宴请客人,没有隆重的庆祝,也没有大量置办东西,布置新屋,一切都是非常简便的。

婚后,鲁迅和许广平定居上海。刚到上海不久后,教育界的朋友和一些知名人士纷纷来邀请鲁迅到大学任教,但没想到的是,都被鲁迅一一谢绝了,他想静下心来,一心一意从事著译。

关于自己的职业规划,鲁迅其实在厦门的时候就和许广平一同商讨过,他说:“看外国,兼做教授的文学家,是从来很少有的,我自己想,我如果能写点东西,也许对国家是有帮助的,不写的话实在有些可惜……”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鲁迅拒绝了学校以及好友们向他发来的邀请。与此同时,许广平也拿起笔参加了战斗。她跟同学一起揭露了国民党肆意杀害革命群众的事实,让大家看到蒋介石的真面目。除了写文章之外,许广平还准备独立地为社会服务,所以,她请人再三设法为自己介绍工作。

后来,许广平接到许寿裳发来的消息,说他替她在教育界谋到一个位置,然而就在一切即将落定的时候,鲁迅却出面劝阻许广平,他说:“如果你到外面做事,我们的生活就要发生变化,你让我想想吧……”

面对鲁迅的阻拦,许广平没有说什么,她只是等待着鲁迅能给她一个最终的答复。经过几天的考虑,鲁迅仍然希望她可以留在家里面做家务,他自己好安心写作,于是,他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了许广平:“如果你到外面去的话,这样我的生活又要改变了,又要恢复到以前一个人的状态中去了……你还是待在家吧,让我写文章吧……”

许广平虽然也有自己的事业要奋斗,但是她听出鲁迅话里的需要和请求,再三考虑下,许广平选择了鲁迅。就这样,许广平放弃原来的打算,准备做鲁迅的助手,当一个无名人物。

有的时候,许广平也会想到自己明明读了很多年的书,但却不能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而感到非常难过。但是她又想到鲁迅工作的重要和伟大,便不忍心不管他,就这样,许广平为鲁迅做出了牺牲。在世人眼中,她似乎是“被迫”隐埋在鲁迅的光环下,但事实上,许广平的放弃,是爱的另一种诠释,这也难怪鲁迅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向许广平表达心意,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为何要靠着那块刻着“许”字石头合影了。

回归家庭后,许广平开始悉心地照顾着鲁迅的生活,独自挑起家务的重担,从柴米油盐到买烟送信,她全部都是亲力亲为。他们结婚的两年里,家里没有聘请过女佣,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许广平一个人操持,孩子出生后,因为要照顾孩子,所以许广平只好聘请了一位专门照顾孩子的助手,大量家务还是由她一个人负责。

上海的气温比厦门低很多,为了鲁迅的健康,许广平早早就开始为他织毛衣,一针一线做棉鞋;衣服需要添置了,她到街上买回布料,亲自为鲁迅做衣裳;米面粮油不够了,她又亲自到店里去办。家里的这些事情她不愿意打扰鲁迅,也不愿意指挥女工,而是自己悄悄地做着。

写作是个费脑子的活儿,鲁迅喜欢时不时喝点浓茶醒醒脑。当鲁迅工作之前,许广平便给他泡上一大壶茶水。一壶茶喝不完,剩下的就会变凉,而凉茶水是非常伤胃的。为了保护鲁迅的身体,许广平想出一个保暖的办法:她用白布做了一个茶壶套,里面填上棉花,套在茶壶的外面。这样就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茶水就不容易变凉了。为了美观,许广平还在茶壶套上绣了几朵小花,放在茶几上,原先平平无奇的茶壶也变得有了生命力。

除了要照顾鲁迅的日常生活之外,她也是鲁迅的助力。当鲁迅需要邮寄书籍、报刊时,她就换上鞋子到邮局或者附近的邮筒那里投寄。即便是遇上大雨天,许广平也从来没有耽误过进程。鲁迅需要什么报刊、书籍,他也立刻到书摊上给他购买。

许广平对鲁迅的关爱是藏在细节里的。鲁迅喜欢喝酒,但许广平对酒的了解不多,为了鲁迅,她特意向人请教。一次,她问鲁迅的朋友郁达夫:“周先生平时喜欢喝一点酒,给他喝什么酒比较好呢?”

郁达夫说:“他适合喝黄酒。”

闻言,许广平给出不同的意见:“周先生喝黄酒的时候,老是会喝很多。近来让他喝五加皮酒,他喝得就比较少。五加皮酒比较烈,我经常把瓶塞打开,好让酒气可以散出去,这样也可以让那酒变得淡一些。”

许广平的一番话让郁达夫忍不住笑了出来,她果然对酒是不了解的。于是,郁达夫开始仔细给许广平传授关于酒的知识,并且劝她以后最好少给鲁迅喝啤酒或者陈黄酒,因为这两种酒的酒精含量比较少。

许广平也很注意鲁迅的饮食,为了能让鲁迅多吃饭,许广平也是每天换着花样给鲁迅做菜肴。鲁迅喜欢吃带绍兴风味的蛋炒饭、火腿、臭豆腐,还喜欢吃口感比较硬的食物,这个大概和他的性格有关系。许广平呢?她跟鲁迅的饮食习惯截然相反,她更喜欢吃口味清淡,口感爽滑的食物,即便如此,许广平总是自己去适应鲁迅的口味,她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

鲁迅虽然把许广平留在家里,但是他对她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就拿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鲁迅抱着刻着“许”字石头合影一事来说,就可以看出鲁迅时时刻刻都记挂着许广平,即使他当下是在跟朋友们游玩,但他也没有忘记要向许广平表达心意,只是鲁迅的做法让人有些出乎意料,这或许就是文人对感情的一种笨拙与浪漫吧。

很多事情上,鲁迅都要同许广平商量,仔细地听取她意见。许广平不但对他的一些想法表达支持,而且不断地给他以补充和纠正。他的一切行动,也都事先先同许广平进行讨论,并得到她的同意。而许广平对鲁迅的牺牲,在许广平自己看来,她的做法并不是完全为了丈夫,她的做法也是为了社会服务,为人民解放事业服务。鲁迅在这个事业中担当的责任是重大的,应当有人给他当助手,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战斗中。

在外人看来,鲁迅和许广平非同一般,但事实上,他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他们非常节俭,甚至有些节俭过头了。家里的雨伞坏了,鲁迅利用空闲时间动手把它修好。那把铁柄黑伞其实已经坏了好几次了,但是鲁迅不让扔掉,说修一修还是可以继续用的。书籍坏了,或者装订不好,他们夫妇俩便拿出家里的裁刀、针线等工具开始修补。家里的一切东西,只要能修好,就绝对不会换新的。

前文提到,鲁迅很喜欢喝酒,其实,他也很喜欢抽烟,但他从来不抽价格贵的。他说:“我虽然经常抽烟,却没有吞到肚子里。为此,我抽什么烟都是可以的,不挑, 不挑。”了解他的朋友知道他舍不得买好烟,所以会找着借口给他送来些,鲁迅虽然很珍惜朋友送的礼物,但是他从来不会自己占为己有,而是把这些烟分送给朋友和家人。

鲁迅和许广平这样节约,并不是因为家庭收入少,按照他们的收入算,鲁迅夫妇完全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他们在生活上之所以如此清贫,是因为他们是为民族的革命事业而奋斗,所以不愿意养尊处优,更不愿意在生活上与人民拉开距离。除此之外,鲁迅夫妇也希望可以把钱省下来,去资助社会上最底层的劳苦群众。

鲁迅和许广平相互携手走过十几个年头。鲁迅去世后,许广平肩负起照顾老母亲和孩子的重任,虽然前路充满坎坷,但是许广平还是迈着沉重的步伐,把这个难以承受的重担,用顽强的毅力挑到了目的地。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