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在抗战时期,其实就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

他在陕西中学读书时,由于擅长书法,得到于右任的赏识,后来考入北大。
可张灵甫并未安心读书,先是抛弃糟糠之妻邢凤英,然后放弃学业进入黄埔4期学习。
这一期的学员没有毕业就参加北伐,张灵甫在第1师第二旅六团任九连连长。在战场上结识了二旅五团三营长王耀武。
毕业后的张灵甫在军界发展并不出色。1936年9月,时任第一军113团团长的张灵甫,枪杀了结婚还不满两年的四川广元籍妻子吴海兰。

少帅的原配妻子于凤至义愤填膺,出面主持正义,将张灵甫关进了南京的模范监狱。
西安事变后,少帅锒铛入狱,张灵甫因祸得福,改判监外执刑。
当时王耀武正在陕西,任第51师师长,由于表现出色,这个师扩编为两旅四团的甲种师,两个旅的旅长分别是周志道的151旅和李天霞的153旅。
扩编的这个团来自于陕西警备旅。张灵甫闻讯后写信给王耀武毛遂自荐,摇身一变,成了王耀武的高参。
淞沪会战后,深受王耀武器重的张灵甫,升任第153旅305团团长。

1938年万家岭战役,张灵甫在张古山反击战时立下大功,身受重伤。
此时第51师和第58师已经合编为第74军,军长俞济时。副军长兼51师师长王耀武。李天霞明升暗降任副师长。第153旅旅长一职,由伤愈出院后的张灵甫接任。
当时很多人对这个任命心存不服,王耀武回答:张灵甫秉性豪迈,有燕赵侠义之风。
张灵甫刚就任旅长一个月,就在战斗中受伤,跛了一条腿。因此落下一个“张瘸子”的绰号。
张灵甫对王耀武忠心耿耿,对顶头上司李天霞,却十分看不上眼,两个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939年10月,王耀武排挤掉了老上司俞济时,升任第74军军长。对部队再次进行整编。
施中诚的第57师被编入第74军,第51师师长李天霞。

为了缓和张灵甫和李天霞之间的矛盾,张灵甫被调离第51师,到廖龄奇的第58师任副师长。
1941年第2次长沙会战,廖龄奇因贻误军机被杀,张灵甫升任第58师代理师长。
三个月后,在王耀武的运作下,张灵甫职务上的代理二字终于去掉了。
1944年1月,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司令,下辖第73、 74和100军。李天霞调任100军任军长,74军军长由施中诚担任。张灵甫任74军副军长。
施中诚本来是王耀武提携张灵甫的垫脚石,没想到施中诚军事才能十分出色,为74军赢得了无数荣誉。
反倒是张灵甫刚愎自用,处处与施中诚作对,1944年5月,张灵甫因作战不利被调离74军,到陆军大学深造去了。
在此期间,张灵甫移情别恋,离开了小他17岁的第三任妻子高艳玉,迎娶了年仅17岁王玉龄。
1946年2月,陆军大学毕业后的张灵甫,再次得到已经担任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的提携。
施中诚明升暗降,到第20集团军担任了个有职无权的副司令,张灵甫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第74军中将军长的宝座。
4个月后,第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张灵甫任中将师长。
一年后,被李天霞、施中诚等人嘲讽为“不会打仗的赳赳武夫”张灵甫,将自己和整个整编74师,都葬送在孟良崮上。
实事求是的说,抗战时期,第74军是“五大主力”中表现最出色的,就连日军都称之为“三五部队”。

可是这支部队赢得的战绩,与张灵甫的关系不大,将其称之为“抗日名将”,就有些太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