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纪的英国上流社会从未见过这样一位女子——卡罗琳·兰姆夫人。她是贵族淑女、小说家、舞会明星,也是情感的烈火、癫狂的化身。当她遇见拜伦——那个同样狂放不羁的诗人——一场足以载入浪漫主义史册的情感风暴随即席卷而来。她称他是“疯子、恶魔、该死的家伙”,然而紧接着却要为了拜伦而自杀。她不肯安分为温顺的妻子,也不愿安静为隐退的贵妇,她挥舞着情书、诗句与自伤的刀刃,挣扎在爱与被爱的深渊中。
卡罗琳是第三代贝斯伯勒伯爵弗雷德里克·庞森比的独女,与后世的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有亲戚关系。幼年时卡罗琳体质纤弱,为了健康,她大部分时间在乡间度过。她随母亲及其他家人前往意大利,后来随母亲返回英格兰后,她与仅比她大三个月的哈丽特小姐变得尤为亲密。据报道,她的行为让家人日益烦恼,她尝试过鸦片酊(laudanum)等镇静剂,并有一位专门的家庭女教师来管束她。

卡罗琳自称从小像个假小子,直到青春期才学会读写。童年时,卡罗琳认为能给狗洗澡是她最令人满意的成就之一。但她家庭成员的信札表明这不可能。她在家中接受了极好的教育,还曾就读于伦敦骑士桥的一所学校,师从著名诗人弗朗西丝·阿拉贝拉·罗登。卡罗琳不仅创作散文和诗歌,还能会素描肖像画,能流利地说法语和意大利语,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
1805年6月,十九岁的卡罗琳·庞森比小姐嫁给了威廉·兰姆,一位冉冉升起的政治家。1802年两人在布罗克特庄园偶遇时“相互倾心”,最后相恋结婚。尽管他们的相遇是兰姆的母亲精心策划的。卡罗琳于1806年1月产下一个死胎。后来,她和威廉又生了一个儿子,但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儿子健康问题的压力,加上威廉·兰姆事业雄心的重负,在夫妻之间造成了隔阂。另外威廉的兄弟姐妹们都厌恶卡罗琳,称她为“小野兽”(the little beast),而且她与婆婆从一开始就互相憎恨。这种终生的敌意是卡罗琳不快乐的一大根源。

1812年3月至8月间,26岁的卡罗琳夫人与24岁的诗人拜伦开始了一段全国关注的恋情。他们在霍兰府邸的一次社交聚会上初次见面时,她曾对拜伦表示不屑。卡罗琳当时认为这位诗人“疯狂、邪恶、危险,认识他需谨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卡罗琳夫人和拜伦维持着诡异的关系,他们一边公开谴责对方,一边私下互诉爱意。
拜伦称兰姆夫人为“卡罗”(Caro),她也欣然接受。为了不再丢脸,她的丈夫带卡罗琳夫人去了爱尔兰。但距离并未冷却卡罗琳夫人对这位诗人的兴趣,双方仍然频繁通信。然而当卡罗琳夫人于1813年返回伦敦时,拜伦明确表示无意重续旧情。在一次舞会上,拜伦当众侮辱了卡罗琳夫人,她则以摔碎酒杯并试图割腕作为回应。

卡罗琳夫人对拜伦的痴迷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她后来的生活,也影响了她和拜伦的作品。他们会模仿对方的风格写诗谈论对方,甚至在诗作中嵌入给彼此的露骨信息。一次造访拜伦家宅受阻后,卡罗琳夫人在拜伦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记住我!”(Remember Me!)。拜伦的回应是一首充满恨意的诗:你的丈夫也将把你记起!你背叛了他,对我而言你是魔鬼!”
卡罗琳夫人最著名的作品是《格莱纳文》,对伦敦上流社会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尤其对其中几位显赫的社交名流进行了刻薄的讽刺。这导致卡罗琳夫人被时尚社交圈所排斥。这本书在商业上很成功,多次再版售罄,但被评论家斥为低俗小说。

威廉·兰姆的母亲曾一手促成了她儿子与卡罗琳这对政治联姻,但是当卡罗琳开始了与拜伦的婚外情,她的婆婆便开始将她从儿子身边除掉。但是兰姆本人却始终不放弃,称拜伦背信弃义,一直支持自己的妻子。
直到1825年,卡罗琳才说服丈夫同意正式分居。她永久定居在布罗克特庄园,到1827年她身体已经出现了水肿。威廉·兰姆时任爱尔兰首席秘书,但仍然不顾艰险渡海回来陪伴在她身边。卡罗琳夫人于1828年1月25日去世,最终被安葬在哈特菲尔德圣埃塞尔德丽达教堂的墓地,最后还是和她的丈夫合葬在教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