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刚满18岁的大学生小天(化名)接到父亲的电话,声称要为他买房,需要他签字。
然而,这个看似充满父爱的承诺,却让小天才刚成年就背负了10万元的债务,甚至被推上了被告席。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后的判决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诈骗”亲生儿子
小天(化名)的成长经历并不顺遂。在他5岁时,父母因感情破裂离婚,法院将他判给了父亲王强(化名)抚养。
然而王强长期在外经商极少回家,小天基本上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不过,虽然母亲钟女士已与王强离婚,但她始终关心儿子,时常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小天保持联系,弥补父亲角色的缺失。

2024年3月,刚满18岁的小天正在读大学,对未来充满期待。就在这时,多年疏于联系的父亲王强突然打来电话,语气热切地告诉他:“过来签个字,给你买套房,以后也有个保障!”
对于长期缺乏父爱的小天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补偿”让他既惊讶又隐隐有些感动。尽管他对父亲仍有戒心,但想到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减轻未来的经济压力,他还是决定相信父亲一次。

按照王强的指示,小天请假前往指定的办公室,然而当他到了以后,父亲并未拿出任何购房合同或房产文件,而是递给他一张完全空白的A4纸,要求他在右下角签上名字和身份证号。
小天虽然有些疑惑,但王强解释说这只是“购房手续的一部分”,并承诺后续会办好所有事情,出于对父亲的信任,小天没有多想,在空白纸上签了字。

两周过去了,王强再也没有提起买房的事,甚至不再主动联系小天,这种反常的沉默让小天感到不安,他隐约觉得事情不对劲,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钟女士。
钟女士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立即打电话质问王强:“你让小天在空白纸上签字,到底想干什么?”王强起初支支吾吾,声称“手续还在办理”,但在钟女士的再三逼问下,他才承认签字确实与购房有关,并坚称“绝对没有拿去贷款或担保”。

这番解释暂时打消了母子俩的疑虑,但钟女士仍提醒小天,以后对父亲要多加小心。
然而,真正的噩梦在2025年1月降临。小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指控他是一笔10万元借款的担保人,因借款人王强逾期未还,债主将他一同告上法庭。

小天震惊地发现,当初那张空白纸已被父亲利用,上面被添加了借款合同的内容——王强作为借款人签字按手印,而小天的签名和身份证号则被挪到了“担保人”一栏。
这意味着,如果法院认定担保有效,刚成年的小天将被迫替父亲偿还这笔债务。

直到这一刻,小天才彻底明白,父亲的“买房”承诺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王强利用亲情作为诱饵,骗取儿子的信任,目的只是为了让他在空白文件上签字,以便日后伪造担保协议。
更令人心寒的是,事发后王强不仅没有解释或道歉,甚至在法庭传唤时拒绝出庭,任由儿子独自面对法律纠纷。

这场骗局不仅让小天的信用记录蒙上阴影,更彻底摧毁了他对父亲仅存的一丝亲情信任。
大快人心的判决
庭审当天,法院的气氛凝重而紧张。原告方律师出示了完整的借条原件和银行转账凭证,证明王强确实在2024年3月借款10万元。
借条上除了王强的签名和手印外,赫然印着小天的签名和身份证号码,被标注为“担保人”,原告坚称这是一份合法有效的借贷合同,要求小天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面对指控,小天在母亲钟女士的陪伴下据理力争。他的代理律师当庭播放了关键证据:一是小天与母亲的微信聊天记录,清楚显示他在签字两周后就对父亲的行为产生怀疑;二是钟女士与王强的通话录音。

在录音中,王强明确承认让小天签字是为了买房,而非担保借款,这些证据也证明了小天是在被欺骗的情况下签署的空白文件。

主审法官在仔细审查证据后指出三个关键事实:第一,借条上"担保人"三个字并非小天本人书写;第二,小天从未在借条上按手印确认;第三,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小天与出借人有过直接接触或达成担保合意。

基于这些事实,法院最终认定担保关系不成立,判决王强独自承担全部还款责任,小天无需为这笔债务负责。
虽然法律还了小天清白,但这场官司给他带来的伤害远未结束,整个诉讼过程中,王强始终没有露面,既不出庭应诉,也不主动联系儿子解释。

判决生效后,小天曾试图通过电话联系父亲,但对方要么拒接,要么敷衍几句就挂断。这种刻意的疏远让小天彻底心寒,他意识到父亲不仅欺骗了他,更是在事发后选择了逃避和抛弃。
“我以后再也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了,哪怕是亲人。”小天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真是令人唏嘘,曾经的血缘亲情,就这样在一纸借条的阴影下,走向了无法挽回的破裂。

互联网热议
这起"父亲骗儿子签字背债"的案件,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网友们各抒己见,观点鲜明,小编整理后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几派:
不少网友愤怒表示:“虎毒不食子,这爹比虎还毒。”,他们认为王强作为父亲,不仅违法,更突破了人伦底线。

还有网友犀利指出:“这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而是亲情诈骗,比陌生人骗钱更可恨。”
也有理智的网友从社会层面进行探讨:“应该在学校开设基础法律课,教年轻人识别这类陷阱。”

小编认为,王强的行为十分可恨,为了一己之利居然不惜欺骗自己的亲生骨肉,实在是可气。
这个案件也深深地告诉了我们,在这个连至亲都可能设局的时代,我们既要珍视亲情,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