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日本网络上出现了能跟“米荒”对抗的热点,那就是“单身税”。日本网民疯狂抱怨,“我是单身汉,为什么要强迫我们交税去养育别人家的孩子?”“这税一交,年轻人更没有钱,谁还敢结婚,出生率只会越来越低?”
“单身税”指的是日本政府计划于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向所有人征收每年2400日元-12000日元(约120元-600元),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日本官方极力否认这是“单身税”。但在日本网民眼里,这种死鸭子嘴硬很可笑,最终受益的只有育儿家庭,不叫单身税,也应该叫“无孩税”。
日本官方又说,这不是“税”而是“支援金”。
但“支援金”是跟着保险一起强制征收的。只要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人,包括外国人,交国民健康保险时,就会被自动扣除“支援金”。这种征收方式跟“税”没有区别。
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要开征一种新的税,将在立法层面遭遇层层阻力,而以提高保险费金额的方式“收单身税”,绕开了民意环节,显示出执政者的“灵活手腕”,却必然激起民间舆论的抵触情绪。

今年4月,在日本众议院通过包含“儿童保育支援基金”在内的《儿童保育支援法修订案》,并送交参议院的时候,共同社做过一份民意调查,超60%的受访者表示反对。
日本现在的苛捐杂税已经够多了,消费税、汽车重量税、不动产取得税、固定资产税、所得税,都在给生活增加压力。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国民的税务和社会保障负担率2024年度已经高达45.8%,若加上财政赤字的影响,达到50.9%。日本网友说他们回到江户时代,那时被封建领主压迫的农民税赋才“五公五民”(租赁土地的农民上缴收获的一半)。

高通胀,也在快速吞噬日本人的幸福感。以东京为例,2025年5月,东京都市中心23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不含生鲜食品)同比上涨3.6%,创2023年1月以来新高,其中米价涨幅高达93.7%。连盗贼都在想方设法偷大米了!
更别提广场协议后,日本“失落的N年”还没有结束,特朗普又来敲门,闹着签新协议了。
所以,日本老百姓一听要收单身税,舆论立刻就炸锅了!
理论上,大多数人反对一项政策的时候,该政策就不会被通过。
但日本的执政者们为什么一定要与民意“逆行”呢?
育儿支援金能被追溯到2012年民主党野田佳彦政府时期。当时民主党、自民党、公民党合力在国会通过了《儿童·育儿支援法》,以应对少子化危机,规定要对育儿家庭进行一定的保障和补贴。
2024年6月5日,日本前任岸田文雄政府将其作为“异次元少子化对策”的一部分进行了修订,用以扩大补贴资金的来源和补贴对象的范围。
日本政府计划将整体的补贴规模升至3.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90亿元)。其中,1.1万亿来自政府对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年度支出的改革与开源节流,1.5万亿来自对既定预算的腾挪,还有1万亿就是面向广大国民征收的支援金。
这三种搞钱的方式就很有“意思”。
不论是从政府支出里“省”,还是从既定预算里“腾挪”,或是直接征收,这3.6万亿日元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从全体日本人身上拿到的。
怎么搞钱,对发的补贴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区别在于“羊被拔毛”的感觉。
直接征收,而不是通过发债印钞间接征收,毫无疑问会引发争议。
这是直接从收入里扣,被扣钱的人会有“失去感”,会感觉到“肉疼”。
但日本政府每年就是要征收1万亿的支援金去“刺痛”日本单身狗,逼他们“生孩子”。
因为2024年,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日本新出生人口仅有68.6万,较前年减少4.1万。这也是自1899年实行人口普查以来,日本新生人口总数首次低于70万,总和生育率跌破1.15。
对日本政府来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此前,由于“少子化+老龄化”,日本总人口已连续14年下降。如果不计算外国人,日本国民人数已经从大约1.3亿萎缩到了1.2亿。但这种下降是相对稳定的。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人口专家们预测,到2035年日本的全年出生人口才会低于76万人。结果2023年,日本出生人口就只有75.86万,2024年更是连70万都不到了!
这大大超出专家们的预料。

数据显示,日本人口正在加速、断崖、超预期下跌,幅度比专家预测要提前至少12年!
与此同时,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已增至3624万,占总人口的29.3%,75岁以上人口则高达2078万,占总人口的16.8%,社会福利和政府的治理压力空前加剧。
马斯克都看出来,“日本若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从世界上消失!”
日本政府判断,保持这样的趋势,经济将陷入严重且不可逆的萎缩危机,而2025年到2030年是挽救日本社会的最后窗口期!
而且日本已经与“少子化”鏖战二三十年,补贴没少给,福利没少发,单纯的发钱已经被证明没有太大效果。
日本政府只能尝试采取更激进的手段,刺激国民生育。
于是,他们忤逆民意,一定要收“单身税(无孩税)”。
如果不能生效,日本政府必然会继续“加大刺激”!
那么中国呢?
在少子化问题上,日本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开始连续下降,中国的出生人口同样大大低于专家预期。
2024年受“龙宝宝”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有所回升到达954万,总和生育率仅为1.08左右,比日本的1.15更低。
有预测认为,到2027年,我国总人口将跌破14亿,2039年跌破13亿,2047年跌破12亿。
这不是好消息!
如果日本收单身税能改善生育率,中国未来也可能会收。

出生率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这可以解释全世界普遍的人口转型问题。
当人类走进城市之后,由于社会形态的根本改变,经济压力直接抑制生育意愿。
生活节奏加快,住房、教育成本提高,直接提升养育成本。
城市工作竞争激烈,也使养育孩子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
宗族纽带和传统观念的瓦解,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也削弱了生育意愿和需求。
所以,城市化较低的省份,比如西藏,生育率就高;城市化较高的省份,比如上海,生育率就低。
因此,解决少子化问题,需要结合本国国情,构建支持家庭、鼓励生育的城市环境,打造适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